浔阳江楼

楼压浔阳地望雄,四无倚著拄晴空。

九支江汇栏干外,双剑峰明雾霭中。

庾令声名犹昨日,屈平兰芷又薰风。

绸缪牖户知何计,须及长淮枣未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楼阁矗立在浔阳之地,显得威武壮观,仿佛没有依靠,直插云天。
九江之水在栏杆之外奔流,双剑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庾亮的名声如同昨日般仍在,屈原的兰芷香气又随和煦的风飘散。
门窗紧密,不知有何打算,但必须趁淮河水还没变红时采取行动。

注释

楼压浔阳地:楼阁矗立在浔阳之地。
倚著拄:依靠支撑。
晴空:晴朗的天空。
九支江:指九江。
栏干外:栏杆之外。
双剑峰:两座山峰像剑一样。
雾霭:晨雾。
庾令:庾亮,东晋官员。
声名犹昨日:名声仍然如昔。
屈平兰芷:屈原喜爱的兰草和芷草。
薰风:和煦的风。
绸缪牖户:门窗紧密。
计:计划。
长淮:长淮河。
枣未红:枣子还未成熟,暗示时间紧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开篇“楼压浔阳地望雄,四无倚著拄晴空”两句,通过高楼和广阔天空营造出一种高远的视角,给人以凌云之感,彰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九支江汇栏干外,双剑峰明雾霭中"进一步描绘了浔阳江楼周围的壮丽景色和清幽的气氛,水与山相互辉映,山峰如剑直指云霄,雾霭缥缈,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动人情怀。

"庾令声名犹昨日,屈平兰芷又薰风"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景仰。庾信和谢灵运都是古代著名文学家,他们的名字在这里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不朽的文学成就。兰芷即兰草,常用来比喻贤才,薰风则是指兰草被风吹过留下香气,比喻人才或佳人留下的美好。

最后两句“绸缪牖户知何计,须及长淮枣未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未来规划。牖户即窗户,绸缪指细雨如丝线一般,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而“须及长淮枣未红”则是一种急迫的心情,好像在告诫自己要抓住时机,就像长淮河畔的枣子尚未成熟,要及时采摘,不可错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不凡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股迫切的心情,对未来有所期待。

收录诗词(25)

刘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看梅呈同游东阁清源

此树何年向此栽,孤根低倚佛楼台。

不嫌幽壑逢春晚,独在空庭立雪来。

一段精神肪玉润,数松掩映翠屏开。

知心藉尔岁寒友,每到花边不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种玉亭为黄元信赋

锄遍苍苔色,梅花近地移。

山深藏美璞,春到长新枝。

草木初分润,冰霜久结知。

百年封殖在,终与鼎鬵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西外赵知宗

三山蓬阆近,贺白是仙才。

去领宗盟事,知从韦素来。

几人留北阙,独棹向南台。

踏雨江头别,西陵潮已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周子馀赴松阳簿

长松虽剧县,主簿却优闲。

溪浅清见石,斋空静对山。

吏嚚嫌讼省,乡狭觉民艰。

独称诗人意,行吟苔竹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