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祗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对旧友的思念。开篇“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两句,以一个问题开始,渺渺指远去或迷茫的意思,表达诗人对于归宿的寻觅与不确定性。而“沿流附客船”则描绘出诗人随波逐流,依附于客船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接着,“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点是在鄱水之滨,并且因为生活所需,不得不时常进入越人的田地中收割粮食。这段描述显示出诗人已经适应了一种简单而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以及对简单平静生活的享受。这里,“偶俗机”指的是偶尔的世俗琐事,而“偏少”则意味着这些琐事已经大为减少;“安闲性所便”则是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心旷神怡,非常适合自己的本性。
最后,“祗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回应——尽管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但依然想要将这份宁静和美好寄托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祗应”是承诺或答应的意思,“君少惯”则指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回应;“又欲寄林泉”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把自己的这种隐逸生活也分享给朋友,共同享受那份清净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退身高卧楚城幽,独掩闲门汉水头。
春草雨中行径没,暮山江上捲帘愁。
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
早晚却还丞相印,十年空被白云留。
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
千家同霁色,一雁报寒声。
北望无乡信,东游滞客行。
今君佩铜墨,还有越乡情。
征途逢浐水,忽似到秦川。
借问朝天处,犹看落日边。
映沙晴漾漾,出涧夜溅溅。
欲寄西归恨,微波不可传。
惆怅云山暮,闲门独不开。
何时飞杖锡,终日闭苍苔。
隔岭春犹在,无人燕亦来。
谁堪暝投处,空复一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