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静室白天常常关闭,内心深处明白领悟为空无。
禅院经历一场雨后,莲花世界在万花丛中显现。
时光流逝,暮色降临,人与天在此刻共聚一堂。
若不懂得变通的道理,如何找到离开束缚的道路。

注释

虚室:安静的房间。
昼常掩:白天常常关闭。
心源:内心深处。
悟空:领悟空无。
禅庭:禅院。
莲界:莲花的世界。
万花中:在万花丛中。
时节:时节。
流芳:流逝的芬芳(指时光)。
暮:暮色。
人天:人与天。
方便理:变通的道理。
樊笼: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名为《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禅意。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空旷的房间里,通过禅坐来净化心灵,从而领悟到万事皆为空幻的佛法真理。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禅院里的雨水洗净了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莲花盛开的世界,莲花在这里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和清净。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这两句描绘了春意渐浓却又将逝的景象,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以及诗人对于禅茶之会的珍视。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于如何达到心灵自由、超脱世间羁绊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禅理的融合,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解放和内在平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崔敷叹春物将谢恨不同览时余方为事牵束及往寻不遇题之留赠

九陌迟迟丽景斜,禁街西访隐沦赊。

门依高柳空飞絮,身逐闲云不在家。

轩冕强来趋世路,琴尊空负赏年华。

残阳寂寞东城去,惆怅春风落尽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

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慈恩寺起上人院

禅堂支许同,清论道源穷。

起灭秋云尽,虚无夕霭空。

池澄山倒影,林动叶翻风。

他日焚香待,还来礼惠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酬元十二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积雪初迷径,孤云遂失期。

风前劳引领,月下重相思。

何必因尊酒,幽心两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