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山石深青色,连绵峻峭峰,巍峨大山藏云雾中。
老松瘦枝无墨迹,仿佛天工难描尽。
古旧丝绢虽脆裂,修补后如嵩山景。
山顶有荆浩题字,此卷曾归翰林公。
我愿以一丸墨换取,岂在乎铜钱的价重。
范宽一生学艺未止,李成擅长画平远风。
黄金白璧非珍贵,师长通达才是真。

注释

石:深青色的石头。
峭峰:陡峭的山峰。
老松:古老的松树。
瘦树:干枯的树木。
笔踪:笔墨痕迹。
巧夺造化:技艺高超胜过自然。
穷:穷尽。
古绢:古旧的丝织品。
黏续:修补连接。
气象:景象,气势。
嵩:嵩山。
荆浩:唐代画家。
翰林公:翰林院官员。
廷圭:人名,可能指代某位书法家。
墨:墨宝。
范宽:宋代画家。
学未足:学识未满,技艺未精。
李成:五代至北宋画家。
平远工:擅长平远之景的画法。
黄金白璧:比喻贵重物品。
丈人师臣:对前辈学者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通过对画中石、峰、松树、云雾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壮丽而精致的山水画卷。诗人赞叹画中老松瘦树的自然神韵,仿佛超越了自然之工,难以用笔墨形容其巧妙。他还将画面与嵩山的气象相提并论,称赞画中荆浩的题字和翰林公的收藏价值。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愿意用珍贵的廷圭墨来交换,强调艺术作品的价值超越物质财富。他还提及范宽和李成两位著名画家,指出他们的技艺各有专长,但在这幅画中,无论是精细的技法还是深远的意境,都达到了通达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幅山水画的高度评价,不仅赞赏画艺,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王德言自后圃来问疾且曰圃甚芜何不治因答

几日不行圃,野草过人头。

客怪若荒秽,谁与持锄钩。

虽然自薅薙,抱痾方告休。

即当秋风高,扫箨将迟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见牧牛人隔江吹笛

朝与牛出牧,昼与牛在野。

日暮穿林归,长笛初在胯。

面尾骑且吹,音响未成雅。

随风散远近,举调任高下。

我方江上来,平溜若镜泻。

悠悠经醉耳,亦足发潇洒。

苟能和人心,岂必奏韶夏。

郑声实美好,蠹情如剔剐。

况其荒败迹,又亦甚裂瓦。

南箕成簸扬,寺孟咏侈哆。

我今留此诗,谁谓马喻马。

形式: 古风

长歌行

世人何恶死,死必胜于生。

劳劳尘土中,役役岁月更。大寒求以?,大暑求以清。

维馁求以馌,维渴求以觥。

其少欲所惑,其老病所婴。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释子外形骸,道士完髓精。

二皆趋死途,足以见其情。

遗形得极乐,升仙上玉京。

是乃等为死,安有蜕骨轻。

日中不见影,阳魂与鬼并。

庄周谓之息,漏泄理甚明。

仲尼曰焉知,不使人道倾。

此论吾得之,曷要世间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风笛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

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