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其三)

贫女伤莫年,有泪不可挹。

秦川五色锦,半世劳独织。

织花空过眼,新故总尘迹。

抚机悲岁年,颜貌非故夕。

妾心比锦丝,丝长恨无极。

绣衾双鸳鸯,抱此欲谁适。

沃桑叹黄陨,尚肯赋梅实。

悠悠世上儿,何处堪食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贫苦女子感叹青春不再,泪水无法抑制。
她在秦川辛勤织造五彩锦绣,一生劳苦独自编织。
织出的花朵只是眼前过客,新旧事物都留下尘埃痕迹。
抚摸织机,悲伤岁月流逝,容颜已非往昔。
我的心就像那锦缎上的丝线,绵长而愁苦无尽。
绣着鸳鸯的被子,抱着它又能与谁共度。
望着枯萎的桑树感叹果实凋零,仍愿为生活写下诗篇。
在这纷扰世间,何处才能找到安宁之处。

注释

贫女:贫穷的女子。
莫年:青春不再。
挹:抑制。
秦川:古代中国西部地区。
五色锦:多彩的丝绸。
半世:大半生。
织花:织造花朵图案。
空过眼:只是过眼云烟。
尘迹:尘埃和痕迹。
抚机:抚摸织机。
岁年:岁月。
故夕:过去的日子。
比:如同。
恨:愁苦。
无极:无穷无尽。
绣衾:绣着图案的被子。
双鸳鸯:鸳鸯图案。
适:适合。
沃桑:肥沃的桑树。
黄陨:枯黄凋落。
赋梅实:写关于梅子的诗。
悠悠:漫长。
世上儿:世间的人。
堪:能,可以。
食息:生活,安身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深沉哀愁。她年轻时就经历了莫名其妙的痛苦,泪水如溪流般不可阻挡。秦川五色锦,是她半生所织,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负。尽管她在织布时精心绣花,但这些美丽的作品最终都被尘世的痕迹所掩盖。她抚摸着织机,不禁悲从中来,因为岁月匆匆,她的容颜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

女子的心思细腻如同锦丝,长而无尽的怨恨也随之延绵。她的心中装着一幅精美的鸳鸯图案,但她又能将这份情感托付给谁呢?诗中的沃桑与黄陨,是对自然景物的叹息,而梅实则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最后,诗人以悠悠的笔触描绘出世间儿女的情怀,反问在这茫茫人海中,何处能找到心灵的安顿。整首诗通过贫女子的织锦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悲凉命运和深沉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宿命。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三用韵(其二)

琼楼藐层云,绝栋天风寒。

阿谁吹玉龙,哀响落云间。

插羽欲相从,百尺那可攀。

脉脉隔绮窗,欲语两俱难。

当年古铜人,夜半失露盘。

露寒湿如水,见者为悲酸。

谁能铸铁关,镵石为肠肝。

已夫已矣夫,无言付长叹。

形式: 古风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六)

骥老不适用,狐首复何几。

身名与世隔,谁以告彼姝。

衷肠远难诉,载诉出户衣。

出户亦不辞,疑我故步非。

袖中怀绿绮,自伤知音稀。

为君试一弹,沾襟涕涟濡。

形式: 古风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五)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

形式: 古风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四)

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