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赠李侍御

渺然客子魂,倏铄川上晖。

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游子的灵魂遥不可及,如河面上快速消逝的夕阳余晖。
归来的云预示着凄凉的黄昏,已是九月却仍未能回家。

注释

渺然:形容非常遥远或微小,几乎看不见。
客子魂:游子的灵魂,指远离家乡的人的精神或情感。
倏铄:迅速消逝的样子。
川上晖:河面上的阳光,这里特指夕阳的余晖。
还云:归来的云,暗示时间的流逝,天色将晚。
惨知暮:通过阴沉的天气感知到傍晚的来临,也含有心情沉重之意。
九月:具体的月份,这里强调时间已晚,离家已久。
仍未归:还没有回家,表达了对归期的期待和现实的无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从“渺然客子魂”可见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用“渺然”来形容心灵的空旷与遥远,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而“倏铄川上晖”则描绘了秋日里阳光照耀在河流之上的景象,“倏铄”一词生动地传达出金色的阳光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闪烁,给人以温暖而又带有几分孤寂的情怀。

“还云惨知暮”一句中,“还云”指的是连续不断的云彩,而“惨知暮”则传达了诗人对于日暮时分的哀愁和凄凉,似乎时间在流逝,夜幕即将降临,但朋友却迟迟未归。最后,“九月仍未归”则表明到了秋季,即使已经进入深秋,朋友依旧没有回来的消息,这种久待无果的等待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又带有几分悲凉的情感。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上同州使君伯

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

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上侍御士兄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

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大梁途中作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悽惶向谁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祟偏祠,废兴自兹邑。

沈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被明典,盛德惟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清源,褰裳靡沾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