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六首(其三)

齐国馈时堪出走,东山携处未生憎。

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在齐国赠送的礼物中,我足以逃离现实
即使在东山隐居的日子,我也未曾感到厌烦

注释

齐国馈时:齐国赠送的礼物。
堪:足够,能够。
出走:逃离。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携处:隐居之处。
未生憎:未曾感到厌烦。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莫谓:不要说。
全无念:完全没有思念或挂念。
行乐:享受生活。
此日曾:曾经有过这样的快乐时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离愁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句“齐国馈时堪出走”中的“馈时”,意指季节交替之时,即秋冬转换之际;“堪出走”,则是说这个时候正适合离别。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故土的不舍。

接着,“东山携处未生憎”中的“东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点,或许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携处”,意味着携带着记忆和情感;“未生憎”,则表明诗人对这个地方没有产生厌恶之情。这里,东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

第三句“道人莫谓全无念”中,“道人”指代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人;“莫谓”,即不要说;“全无念”,则是对离愁的一种否认。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最后一句,“行乐须知此日曾”中的“行乐”,意指游子在外的生活;“须知”,意味着必须知道或记住;“此日曾”,则是说要记得今天这个离别之日。这里,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在享受旅途乐趣的同时,不应忘记这离愁满怀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几句话通过对比现实与情感,表达了游子对于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巧妙地运用“未生憎”和“全无念”的反问,凸显了离愁之深,情感之真挚。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再次前韵六首(其二)

若认诸空犹是妄,莫言众有便非真。

今朝试遣木居士,问取头陀庵里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浙江亭漫兴

樟树孤亭望会稽,烟波浩浩使人迷。

此身漂泊半天下,双泪潺湲尽浙西。

雁起长汀秋叶脱,鹤归华表海云低。

典衣也就垆头饮,欲寄乡书醉懒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再到竹山

衰草连云鸦乱飞,荒城寂历澹寒曦。

屋庐烧尽民居少,祗有青山似昔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刘少师妻献园宅为景灵宫基二首(其二)

汉家原庙厂雄规,欲及樱桃果献时。

岂为夫人能体国,将军本不以家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