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屏诸山二十余里一无庐木而雨至忽有古藤一本覆若夏屋得息

童山曾曾绝人境,十里五里鸣瀑泉。

岩盩溪厔百盘险,经历九曲乃在山之巅。

山巅湿云起蓬勃,风生两袖飞浓烟。

大雨满空压头顶,滔滔奔响垂空天。

急呼避雨雨随至,鸦翻云阵挥雷鞭。

冲雨过崖崖壁立,上有古藤一本势若罗修椽。

叶密结曾盖万根,攫石蚴蟉而盘旋。

阴翳翠幄得神荫,石头枕是虚中眠。

白昼暝暝银海合,栩栩化作漆园之游仙。

游仙亦在巫山台,为雨为云去复来。

天若有情风觉梦。断云零雨一吹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王文诰的诗描绘了一段独特的山行经历。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童山深邃无人,瀑布声声作响的环境。他行走于崎岖的岩径,经过百折千回,最终登顶。山顶云雾缭绕,风雨交加,仿佛天地间的一场戏剧。诗人巧遇一株古藤,如伞如屋,给他提供了暂时的庇护。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如同漆园之仙,体验着超然的幻境。

"白昼暝暝银海合"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天色的变化,犹如银色海洋般浑然一体。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最后,他以"天若有情风觉梦,断云零雨一吹开"收尾,寓意即使风雨再大,也挡不住内心的追求和对美好意境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投射,展现了清幽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12)

王文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霁后度大屏岭始见罗浮二山隐显云外折下数里为石角潭

峰变态,树倒影,湿翠满山人度岭。

断雨飘丝积霭收,磨出光天照明靓。

远眺罗浮接云上,支天一面与天并。

神山秀出弱水中,水复山重路犹梗。

路梗石作梯,大山中辟流。

青泥天风一吹丸,不得结成圭角当前溪。

潴而为潭潭复泻,水信无分于东西。

随我下山如送客,相将形影何凄凄。

言寻漆珠室,绿衣行酒天鸡啼。

洞天药市引红翠,池边沐浴分刀圭。

或再来,无相暌。

形式: 古风

观源洞观葛翁筇化石唐时游人入洞见石壁题葛翁诗有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沉沉二句因足之

观源洞外泉淙淙,葛翁遗下青竹筇。

化为石脊导我过,驯扰如法骑龙公。

深入洞天春色晓,松门石径茸芳草。

落花满院香沈沈,嫣红浅紫无人扫。

玉女当年载酒来,箫声吹落凤凰台。

曲终都逐仙官去,闲杀飞英点碧苔。

形式: 古风

登上界三峰从神湖望夜乐池还憩青羊石

罡风吹衣裂,补缀来片云。

禹步登上界,下视云中君。

神湖遥接夜乐水,傍守青羊作长跪。

白环之树丹刚林,空青万条玉间金。

风泉纷起响琴筑,琅琅九奏八会调仙音。

东极天,浮黎国,老聃一开紫字帙,举授青真东海童,尹喜玄观求不得。

求不得,将何之,先吾闻道吾之师。

跽请丫角青童儿,童儿为言子可教。

可教隔一尘,不见琼花玉蕊更翻新。

朝跨青鸾暮赤凤,白波浩淼连天津。

红颜春树一挥手,日魂月魄自转河车轮。

河车轮,驻景方,他时东海波不扬。

我骑东海青石羊,太清上界封云篆,缥缈三峰环绕神湖光。

子盍求我乐池上,神虎销魔一轴开琳琅。

尹喜授记别,童儿狡狯掉此舌。

东华玉女击西盈,神真自向华存说。

上元降敕扶广山,六甲灵飞授刘彻。

蟠桃岁熟阅三千,尹喜头颅卉回雪,知否曾来学宝诀。

我今唤起石羊群,太霞一曲排空闻。

袖得三峰归下界,绘图一炷妙香薰。

形式: 古风

寻轩辕集遗庵不得

轩辕道士素狡狯,使我不见轩辕庵。

长安轻易走万里,故林何不停飞骖。

忆昔天街承秘旨,道是金盘白鹊死。

更令老夫射覆乎,上笑先生蚤知矣。

傍侍美女千桃花,道士怪丑一笑差。

慌忙谢过面兀突,人人涕泣鸠盘茶。

忽忆罗浮旧有宅,豆蔻离支荐新碧。

草草书成四十年,拂袖归来山月白。

月白山青一举卮,发垂沥沥酒如丝。

即今何物为刍狗,皮陆空传七字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