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八十七)

当年不合弃金轮,忍冻吞饥度六春。

又被毛头星换眼,至今苦屈未能伸。

瑞岩不孝,尚有慈心。

烧块木头修薄供,且图温饱过,切忌赚他人。

形式: 偈颂

翻译

当年不该放弃金轮(可能指某种重要的机会或职位),忍受寒冷饥饿度过六个春天。
再次被小人夺去权力,至今仍苦于屈服,无法施展抱负。
瑞岩(可能是人名)虽然不孝顺,但仍有怜悯之心。
他烧木头做简陋的供品,只为求得温饱,告诫自己切勿再去欺骗他人。

注释

当年:过去的岁月。
合:应当。
弃:放弃。
金轮:比喻重要的职位或机会。
忍:忍受。
冻:寒冷。
吞饥:忍饥挨饿。
又被:再次被。
毛头星:比喻小人或不择手段的人。
换眼:夺权,改变局面。
苦屈:苦于屈服。
未能:无法。
伸:施展。
瑞岩:人名。
尚:还。
有:具有。
慈心:怜悯之心。
烧:焚烧。
块:一块。
木头:木材。
修薄供:制作简陋的供品。
且:暂且。
图:谋求。
温饱:基本生活需求。
过:度过。
切忌:务必避免。
赚:欺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困苦和对亲情的反思。首句"当年不合弃金轮"暗示了主人公曾有过放弃某种珍贵东西的决定,可能是权势或财富,这导致了后续的艰难生活,"忍冻吞饥度六春"描绘了他度过六个春天时的艰辛与饥饿。

"又被毛头星换眼"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毛头星"象征岁月匆匆,"换眼"则意味着物是人非。诗人感慨自己因过去的抉择而陷入困境,"至今苦屈未能伸"表达了内心的不甘和无奈,未能改变现状。

接下来,诗中提到"瑞岩不孝,尚有慈心",这里的"瑞岩"可能是指某人,虽然被批评为不孝,但仍有怜悯之心,这体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他选择烧木头修薄供,只为最基本的温饱,提醒自己和他人要珍惜眼前,不过分贪婪。

最后两句"且图温饱过,切忌赚他人"强调了生活的朴素和对欺诈的警惕,告诫人们在困难时期应以满足基本生活为首要,不要去欺骗他人,保持诚实和善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亲情的可贵以及道德的坚守,具有深刻的教诲意义。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八十六)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八十五)

要见心珠发耿光,只消一念破悭囊。

昆虫草木承恩力,世世丛林建法幢。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八十三)

九月授衣天,山林无可授。

破衲拥残云,痴坐蒲团透。

长庆棱捲帘悟道,病眼见空花。

香林远纸袄大书,破袖争出手。

凫短鹤长,驴前马后,不知笑破他人口。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八十二)

九月九,重阳节。

不向东篱赏菊花,只点茱萸茶一啜。

苦涩难尝舌如㔢,更吞栗棘蓬肝肠裂。

且道陶渊明,还曾知此味么。莫说莫说。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