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昭君词(其九)》,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翠华相望不相闻”,描绘了王昭君远嫁异域的情景。翠华,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的华丽车驾,这里借指昭君。相望,即遥望之意,但“不相闻”则暗示了昭君与故国之间沟通的断绝,表达了她与家乡的隔绝之感。
“空却巫山一片云”,进一步渲染了昭君远离故土的孤独与寂寞。巫山云雨,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典故,常用来形容男女情爱或离别之情。此处“空却”二字,强调了昭君虽身处异乡,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接下来,“何事梦中还万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不解与同情。在梦中,昭君似乎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但这只是梦,现实却是无法逾越的万里的距离。这句诗既是对昭君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巨大差距的深刻揭示。
最后,“竟令无路近明君”,点出了昭君最终未能接近明君,实现自己心愿的悲剧结局。这里的“明君”既可理解为汉元帝,也可泛指理想中的君主。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深惋惜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