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关子东铁尺歌

先生平生无俗嗜,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直恐雷电相搜寻。

净业知君专笔砚,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神物化成非锻鍊。

阅遍千人谁得将,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明窗净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宝剑豪篇不须赋。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一生没有凡俗爱好,广泛搜集珍贵奇物以自寻乐趣。
书桌上的两尺画卷犹如蛟龙,为何雌雄同现于这世间。
古老的铁色深沉内蕴精华,质地如玉价值胜过黄金。
有时风雨笼罩书房,我担心雷电会来寻找这珍品。
深知你专注于书法,白头穷经如天眼洞察一切。
一日这祥瑞之文房出现,神妙之作非人力所能炼成。
千人之中谁能拥有,主人品德正直且方正。
它永远守护着书籍的边缘,明亮的窗户和洁净的书桌增添光彩。
先生吟唱出惊人佳句,你的鼓励使诗篇更显铿锵。
有谁比得上郭代公,无需再赋宝剑豪情的篇章。

注释

俗嗜:平凡的爱好。
珍奇:珍贵奇异的物品。
蛟龙:比喻画卷的生动。
雄雌:这里指画卷中的主题。
含精:蕴含精华。
白首:形容年老。
瑞文房:吉祥的书房。
锻鍊:人工制作。
镇边幅:保护书籍。
郭代公:可能指某位有才华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学之士的书房景象,主人对珍奇异宝有着独特的品味和收藏。诗中的“双尺本蛟龙”、“怪底雄雌俱出地”形象鲜明,展示了主人对于古玩艺术作品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含精古铁色沈沈,质白玉兮价黄金”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些收藏品的珍贵与价值。

诗人在“有时风雨暗堂室,直恐雷电相搜寻”中描写了书房偶尔被风雨笼罩,甚至担忧雷电可能损害到这些宝物。紧接着,“净业知君专笔砚,白首残编天眼见”表达了主人对文墨的洁癖,以及对待这些珍贵物品如同对待生命一样的态度。

“一朝出此瑞文房,神物化成非锻鍊”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书房中藏书和文房之美的赞叹,似乎这些收藏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珍贵,而达到了某种精神层面的价值。接着,“阅遍千人谁得将,主人比德端且方”表明了在众多人中,只有主人能够真正领悟和掌控这些神秘之物。

“永供黄卷镇边幅,明窗净几生辉光”则是对书房环境的进一步描绘,黄卷和清净的桌案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典雅的氛围。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赞美主人之歌能够惊起杰出的文句,并且与古代文学大家郭茂倩相提并论,显示了对主人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和收藏品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主人品德和文化素养的高度赞扬,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和许总卿(其二)

从来方面贵,体尊吟咏少。

君侯七尺躯,诗胆看更小。

句如星斗烂,气与云天杳。

词源倒三江,倾泻何时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和许总卿(其一)

孔明屡出师,常苦粮食少。

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

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和许总卿(其三)

我登峨嵋山,伟观天下少。

观公惊俗句,更觉眉山小。

短章锋斩绝,大篇气深杳。

纸敝墨色渝,读诵不能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和制帅(其三)

力求见佛上天梯,忽睹光明志意迷。

华藏神通惊变现,台山公案好拈提。

太冲漫作三都赋,子美全无一字题。

今日诸贤赓妙句,强驱驽驾力难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