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
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
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万木被云雾所笼罩,连山之上还未开始下雨。风吹动门扉发出不定之声,而水鸟在空中穿梭,依旧飞回。此处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
"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雨前独特的心境。鲛馆即是鱼跃之处,鸣杼则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形象地比喻着水流声响。而樵舟指的是采木者的小船,伐枚则是说船中人在等待木材。这里通过对声音和动作的描绘,传达了雨前人们准备工作但又不得不暂停的场景。
最后两句“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显示出诗人期待雨水带来的清凉能解夏日之热,而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趋向平静。这里的"登台"暗示了诗人希望到高处去观赏即将来临的雨景,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更折射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情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