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道中所见(其二十一)

支离病骨倦泥行,拟向蓬窗睡到明。

绕鬓秋蚊故相恼,更求底物是亲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病弱的身体疲于在泥泞中行走,打算在破旧的窗户边一直睡到天明。
耳边秋蚊故意骚扰,又寻求什么呢,这世间能称为亲情的东西。

注释

支离:形容身体极度衰弱。
病骨:指患病或虚弱的身躯。
蓬窗:简陋破旧的窗户。
相恼:故意骚扰。
更求:再寻找。
底物:何物,什么。
亲情:亲人之间的感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的宿营之景。"支离病骨倦泥行,拟向蓬窗睡到明"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和对休息的渴望,"支离"形容骨头散乱无力,"病骨"则强调了身体上的不适,"倦泥行"写出了走路时脚步沉重泥泞的情景。"拟向蓬窗睡到明"则是旅人对夜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绕鬓秋蚊故相恼,更求底物是亲情"展现了诗人对亲情温暖的追寻。"绕鬓秋蚊"形容那些烦人的小事,如同秋天的蚊虫一样令人心烦,"故相恼"表明这些烦恼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之苦。"更求底物是亲情"则表达了诗人在经历种种烦恼之后,最终寻求的是那份最真挚、最能够带来安慰的亲情。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劳顿和对亲情渴望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与温暖的心境。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二)

听得荒鸡第一鸣,吹灯发火饭初成。

衣囊减尽浑无裌,又是萧萧带雨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二十二)

亭亭明月无人伴,一意孤行天地间。

怜我扁舟连夜发,肯分清影到苍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六)

千山过尽又行脚,惭愧道人看客勤。

裹得白云欲相赠,一瓯茶复白于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一)

苍凉初日破林霏,几度言归今得归。

兀兀篮舆续残梦,门前儿女挽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