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龙兴寺残雪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春日晴朗之后,在南龙兴寺悠闲漫步吟诗,绕行于四面的走廊。
年老的我追逐风花或许不太合适,闲适地寻找与松雪相伴的时光才恰到好处。
随行的官吏大多乘坐车辆,而宾客们迎接时很少下堂。
不再打算在尘世间追求更多事务,稍微懒散一些又何妨呢。

注释

南龙兴寺:古代的一座寺庙名称。
春晴后:春天晴朗的天气过后。
缓步徐吟:慢慢地散步并低声吟咏。
四廊:寺庙四周的走廊。
老趁风花:老年人追逐如风花般的世俗事物。
不称:不合适或不相宜。
松雪:代指清静高洁的意境。
乘舆:古代指代车辆,这里指乘坐车辆的官吏。
逢迎:迎接,奉承。
少下堂:很少离开殿堂,指宾客很少亲自出迎。
不拟:不打算。
人间更求事:在人世间追求更多的事情。
些些疏懒:一点点的懒散或悠闲。
亦何妨:也没有什么不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晴好的天气中,于南龙兴寺内漫步的情景。"缓步徐吟绕四廊"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自得其乐的状态,这里的"绕四廊"指的是环绕着寺院中的走廊。诗人在这安静美好的环境中,不再追求世间的繁华与喧哗,反而对那些老树下的风花感到不屑一顾,因为它们已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

"闲寻松雪正相当"则表明诗人更愿意去寻找那些静谧的松林和残留的雪景,这些自然之物才是他心中所向往的。这里的"正相当"意味着这些景象与诗人的情怀相匹配,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

接下来的两句"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描绘了一幅官员和宾客来访的场景。他们或是乘坐轿子,或是在厅堂中相遇,但诗人的态度却是"不拟人间更求事",表明他对世俗的追逐和纷争已经心生厌倦,不再有所追求。

最后一句"些些疏懒亦何妨"则是一种豁达的心境,即便是有些疏忽懒散,也无需过分在意。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待世事的超然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热爱与珍视。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情怀,是诗人隐居生活中的一次美好抒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南池早春有怀

朝游北桥上,晚憩南塘畔。

西日雪全销,东风冰尽泮。

筛筛鱼尾掉,瞥瞥鹅毛换。

泥煖草芽生,沙虚泉脉散。

晴芳冒苔岛,宿润侵蒲岸。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

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南亭对酒送春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形式: 古风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

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

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

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

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