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秋夜述怀

梓里归来翻作客,拊心自悔太蹉跎。

人如明月圆时少,家似浮云散处多。

燕垒空萦泾水梦,鹢舟罢泛皖江波。

那堪绝好茱萸会,佳节仍从客里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甲午秋夜述怀》由清代诗人章锡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联“梓里归来翻作客,拊心自悔太蹉跎”,开篇即以“梓里”(故乡)为背景,表达诗人从故乡归来却仿佛成了异乡人的复杂心情。诗人抚心自问,深感自己在时光流逝中虚度了许多光阴,充满了自我反省的意味。

颔联“人如明月圆时少,家似浮云散处多”,运用了明月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明月圆时难得,象征着相聚的珍贵;而家如浮云,飘忽不定,暗示了离散的普遍性。这两句诗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颈联“燕垒空萦泾水梦,鹢舟罢泛皖江波”,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燕垒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泾水梦则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鹢舟泛舟于皖江波上,则是对于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尾联“那堪绝好茱萸会,佳节仍从客里过”,点明了诗人在佳节之际,仍身处他乡,无法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的遗憾。茱萸会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诗人通过这一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团圆与和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甲午秋夜述怀》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和节日习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家庭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自由与团聚的向往,以及对当下孤独处境的感慨,情感丰富,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

章锡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丑三月二十四日,为古稀序齿会之期。同人齐集冯园,尽一日之欢,晋八旬之祝,诚乐事也。爰即其事赋之

四时佳日惟春好,上巳清明都过了。

莫言作乐苦中无,不信寻欢劫后少。

我生疏懒本寡交,偶逢情洽亦如胶。

美哉发起序齿会,冯园张宴兴尤豪。

时维三月二十四,婪尾一尊风信遭。

是日天气清且和,未交夏令春将过。

襟裾杂遝肩相摩,联翩一堂冠峨峨。

精神矍铄发皤皤,谁则隆然类橐驼。

王后卢前序不颇,生张熟魏情亦多。

座中首推陈太邱,怡情别有竹林游。

云閒二陆迈众流,高谈时务气横秋。

南郭先生诋自由,东方辩士杂俳优。

朱君章君度休休,若庄若谐互吹求。

其馀声气素相投,促膝谈心情更稠。

谁附骥尾谁龙头,先高后杨吾同俦。

数符登瀛加十筹,画图一幅影像收。

兴馀还招弹词客,四弦一挥惊裂帛。

移时又说江南春,声声若谱寿人什。

我闻唐有香山会,九老雍容占丽泽。

人闻宋有洛社会,耆英荟萃交莫逆。

古人之风不可及,遇难不同情则一。

吁嗟乎,人生行乐须及时,莫负当筵酒一卮。

壮岁功名既如此,浮云富贵复何为。

况今四海慨沦胥,何日欃枪迅扫除。

回思六十年前事,赭巾逼迫无宁居。

不图往事犹未忘,劫运重开又岁初。

炮弹如雨七昼夜,城郭摧残市井墟。

大兵之后有凶岁,未知明岁将何如?

我侪欲向天公问,何处桃源足避秦。

年龄不计春长在,熙熙共作怀葛民。

黄发垂髫乐怡然,鸡鸣犬吠亦神仙。

此间大好桃花放,雅集名园抵洞天。

形式: 古风

丁卯四月十二日,外甥唐侣笙贤甥招余小饮怡园,在座有曹君远模、许君颂慈、祝君毅臣、陈子景侯暨余六人,各述年龄,适得三百六十岁。其事甚巧,佥谓不可无诗以纪之。余成七古一章

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

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

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

眷焉南郭开复社,敌人星散同逋臣。

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

惠然客来非不速,邀我怡园情倍真。

座中屈指人凡六,曹王许祝及唐陈。

古稀以上居其半,艾壮而外亦二人。

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

多一人焉固不可,少一人焉亦不伦。

自是天然玉合子,或如乞巧图相因。

若以有馀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

转瞬三万六千日,一一渐可百年臻。

况今日长如小年,一日过去如二日。

傥或人各六十岁,便各一百有二十。

此意非自鲰生开,先我而言有苏轼。

前者创之后者因,莫诮浮烟与浪墨。

吾侪既作忘年交,何分谁主与谁客。

世界共和我共寿,当然共浮一大白。

形式: 古风

丁卯六月上浣六日陶社消夏第一集

严寒不离腊,盛暑不离伏。

是以冬夏间,古人重休沐。

休沐各自有,期尽皆可卜。

消寒既九九,消夏又六六。

今交夏至节,大雨绝复续。

为霖或为霪,满坑亦满谷。

只因连岁荒,犹盼今年熟。

衰周既无寒,暴秦宁有燠。

我辈非热中,安用趋炎熇。

吾澄开社坛,泰半号名宿。

自经离乱后,无复旂鼓簇。

居者未安安,亡者徒仆仆。

存者望门投,殁者举家哭。

翛然社主人,差幸客免逐。

折柬复相邀,过当农祀谷。

置酒北窗下,莲叶香馥郁。

不须藕与冰,不必丝与竹。

欢然朋盍簪,相与醉醽醁。

譬饮清凉散,千金同一服。

怀此柳下风,几疑身超俗。

理乱且不知,遑问世逐鹿。

顾我近市居,尘嚣无术扑。

城市而山林,惟君此为独。

相约旬一游,尘襟涤万斛。

形式: 古风

庚午四月廿七日章君塍粟补举消寒第九集赋此

一饮一啄关定数,一死一生数尤注。

消寒仅传九九图,冬去春来春又去。

异哉此会独延长,是何濡滞必有故。

忆从去冬赏菊筵,无少无长十人与。

当筵序齿整无零,五百八十寿诗赋。

消寒荟萃十一人,首倡冬月廿九辰。

社主兴豪先开宴,言定拈阄依次轮。

轮台已过病夫会,九转消寒待君身。

时则病夫未病也,而君无病忽吟呻。

河鱼腹疾将奈何,绵延床蓐历数旬。

历数旬,会遂停,君病将痊病夫病。

汤药纵尝难续命,可怜未满来复期,地下修文病夫应。

幸君病体日渐康,调摄经旬病若忘。

清门席上近相见,依然饮啖竟如常。

今且补作消寒会,宝墨楼头文宴张。

况兼补缺有钱起,虽较病夫少十载。

若从今岁算相加,亦与去年数相似。

得此天然玉合子,不惟消寒一局缺者完,抑且庆祝六百将自后年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