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诗效其体(其一)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贫穷且艰难,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
在官职上有所成就,如今已三十多岁。
大半生辛劳无多,怎能不想快马加鞭。
山中的麋鹿自由而偏僻,我去的地方道路崎岖。
担任过督视府的职位,也坐过太守的车。
意见不合时,我选择离开,连饭都不等煮熟。
因此二十年来,我如同一个低微的小丑。
哪像云游四方的人,自在地生活在瓜菜之地。
傍晚我饮一瓢酒,早晨我吃一碗饭。
贫贱与富贵,原本并无羞耻之分。
告诉刘伯龙,不必担心别人的嘲讽。

注释

贫良:贫穷善良。
生白须:年轻时就长出白头发。
策名:取得功名。
奉常第:官职名,指奉常寺的官员。
三十馀:三十多岁。
疾驱:快速驾车前行。
山麋:山中的麋鹿。
优侏儒: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云水身:形容云游四海的生活。
瓜芋区:指简朴的田园生活。
一瓢:一瓢酒。
一盂:一碗饭。
羞殊:羞耻的区别。
刘伯龙:具体人物,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鬼揶揄:嘲笑、讽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风格上模仿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不满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的贫困境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自述其生活艰难,虽然未到老年却早生白发,表明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生活的不易。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这部分则描写了诗人仕途的坎坷与遭遇的挫折。山路崎岖,比喻官场的艰难和复杂;“督视府”、“太守车”表明诗人曾有过一段为官的经历,但因意见不合而被迫离开,未能久留。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诗人感慨自己二十年来一直处于优伶的地位,没有什么成就,反观那些自由如云水般的人,他们能在田野间自在地生活,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内心充满了平和与满足。诗人通过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告或自我安慰,希望不要被世俗的杂音所扰乱,保持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人生的思考。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阅视赏射

边角悲鸣霜扑地,将校宁甘泼寒戏。

熊旗引队柳营晓,大羽插腰生意气。

虎皮半捲并铁刀,臂鞲蜀锦团雕袍。

士不敢喘那敢骄,肃听号令惟所操。

撚弦唾手试弓刀,例物角花金碗的。

左军右军分两翼,簇簇飞星点红砾。

一麾白羽人肩摩,三军欢踊声鸣鼍。

教头喝赐谁最多,铁丝箭者无以过。

大风飞云歌汉歌,安得一箭开关河。

汉家君王自神武,边头将臣如卧虎。

觉吾目中无此虏,待射金牌大郎主。

石崖天齐勒碑颂,那知援笔无燕许。

形式: 古风

陪刘提察少集四圣观(其一)

江山于我故眼青,我亦辄以诗酬之。

东华昨梦已尘土,千万勿令鸥鹭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陪刘提察少集四圣观(其二)

诗人胸次倒磊块,试浇之酒将何如。

作诗不压林逋倒,正恐湖山亦厌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陶倅母夫人挽诗

戴君手持黄卿辞,邀我为作陶母诗。

妇言妇德不出梱,纵有令则何繇知。

昆山生玉草木润,欲识其母观其儿。

一经科目摘髭易,五丈夫子皆瑰奇。

黄卿与世少谐可,老笔为写青琉璃。

嘅予一读恍如洗,酸风凄断漳淮湄。

往年将父问里舍,病痱中道惊相持。

秋山黯惨过县尹,取急欲谒谁何医。

天方罪予不孝子,行未半驿翁阽危。

云崩日落竟千古,永始此路行无期。

尔时县尹有母遗,鲐背儿齿当期颐。

潘舆佳日访桃李,一舍而迎聊遨嬉。

人间仅仅几寒暑,亦已奔月归何时。

暮云春树渺千里,同一哀痛难平治。

此诗莫遣挽郎读,天荒地老松风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