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向来碑在所,今见下牛羊。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传香。
吴谋千载伟,晋事一丘荒。
不用凭高看,中原尚鹿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登岘山用刘清叔韵》,通过对比古今、对照名实,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向来碑在所,今见下牛羊。”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情景。碑碣原是记录古迹和名人的,现在却成了牧牛放羊的地方,这一对比凸显了历史的沧桑与事物的无常。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传香。”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于那些流传于史书中的名字和功业的赞美。这里所谓“江山老”,不仅指自然景观的变迁,也包含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吴谋千载伟,晋事一丘荒。”诗人提及了古代吴国的雄伟策略与晋代事件的荒凉结局,将宏大与荒废对比,反映出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以及个人功业的脆弱性。
“不用凭高看,中原尚鹿场。”末句通过不必登高就能看到中原仍有猎 鹿活动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羽旄钟鼓旧曾游,沟叶宫花迹尚留。
耆老遗开秦雍土,登临伟观楚湘州。
月明故国存千祀,木落空山又一秋。
极目长天诗不尽,西风吹雁使人愁。
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阛阓有山林。
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
故迹存栖鹤,高风扫镜鸾。
烟霞扃地邃,冰雪照人寒。
妙句挥浓墨,仙颜焕渥丹。
虽云归棹晚,犹及附飞翰。
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鼢冒古荆州。
目穷夕照西沉队,心到寒江东尽头。
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春秋。
酒边感慨凭阑久,衰柳行间数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