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推类尽其馀,庶表名亭义。

我昨发莆阳,春光正明媚。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行行复行行,至此若沾醉。

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

芳树布繁阴,晴山荐空翠。

时有幽禽来,且无俗驾至。

物我方两忘,情景亦相会。

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

后乐与先忧,虚灵良不昧。

揭扁端在兹,夫岂无所试。

尚期知我者,他时来作记。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座亭子被命名为'醒心亭',它与人心又有什么关联呢?
万物都有感应相通的道理,这个道理需要深入理解。
岘山矗立着丰碑,看到的人都会落泪。
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能体现亭子的含义,希望能充分表达出它的意义。
我昨天从莆田出发,春天的景色格外明媚。
坐上轿子摇晃间,思绪纷乱,劳累不堪。
一路走来,到这里仿佛有些醉了。
整理衣裳踏上这座亭子,环顾四周,满目清新。
芳香的树木投下浓荫,晴朗的山峦献上空翠之色。
偶尔有幽静的鸟儿来访,却没有世俗的车马到来。
人与自然在此刻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我的心境开始平静,万般景象都消除了尘埃。
先忧后乐的人生哲理,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心灵的虚静清明。
这块匾额就在这里,难道不是一种考验吗?
期待那些了解我的人,将来能来这里写下记述。

注释

亭以醒心名:亭子名为醒心。
心与亭何与:心与亭的关系。
物各有感通:万物感应相通。
此理贵深喻:道理需深入理解。
岘山峙丰碑:岘山上的丰碑。
见者皆堕泪:看到的人感动落泪。
庶表名亭义:表达亭子的意义。
我昨发莆阳:我昨日离开莆田。
春光正明媚:春天景色美好。
肩舆撼顿间:坐轿摇晃时。
思虑杂劳勚:思绪纷乱,劳累。
至此若沾醉:到此仿佛陶醉。
振衣蹑斯亭:整理衣衫登亭。
四顾足清致:四周景色宜人。
晴山荐空翠:晴天山色青翠。
幽禽来:幽静的鸟儿。
俗驾至:世俗的车马。
物我方两忘:人与自然忘却。
情景亦相会:情景交融。
天君始泰然:心境平和。
万境绝纤翳:万般景象无尘埃。
后乐与先忧:先忧后乐。
虚灵良不昧:心灵清明。
揭扁端在兹:匾额在此。
夫岂无所试:难道没有考验。
尚期知我者:期待理解我的人。
他时来作记:将来写记述。

鉴赏

这首宋诗《醒心亭》是宋代诗人陈宾的作品,以亭子命名的寓意和人的心境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首句“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对人与景之间感应关系的探讨。诗人通过岘山碑的感人故事,表达出物我相通的道理,并借自己旅途中的经历,说明在此亭中感受到的宁静与醉人春光。

“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描绘了诗人登亭后的感受,四周的美景使他心境开阔,暂时忘却劳顿。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树木、晴山和鸟鸣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最后,诗人感慨“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意味着心灵得到了净化,烦恼消散。他期待未来能有知音来访,记录下这份醒心之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陈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素姬初宴瑶池,佩环误落云深处。

分香华井,洗妆湘渚,天姿淡泞。

碧盖吹凉,玉冠迎晓,盈盈笑语。

记当时乍识,江明夜静,只愁被、婵娟误。

几点沙边飞鹭。旧盟寒、远迷烟雨。

相思未尽,纤罗曳水,清铅泣露。

玉镜台空,银瓶绠绝,断魂何许。

待今宵试探,中流一叶,共凌波去。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齐天乐(其二)同上

蜕仙飞佩流空远,珊珊数声林杪。

薄暑眠轻,浓阴听久,勾引凄凉多少。长吟未了。

想犹怯高寒,又移深窈。

与整绡衣,满身风露正清晓。

微薰庭院昼永,那回曾记得,如诉幽抱。

断响难寻,馀悲独省,叶底还惊秋早。齐宫路杳。

叹往事魂消,夜阑人悄。谩省轻盈,粉奁双鬓好。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其一)馀闲书院拟赋蝉

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

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剪。琴丝宛转。

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

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

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尘情已倦。

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西风故国。记乍免内黄,归梦溪曲。

还是秦星夜映,楚霜秋足。

无肠枉抱东流恨,任年年、褪匡微绿。

草汀篝火,芦洲纬箔,早寒渔屋。叙旧别、芳刍荐玉。

正香擘新橙,清泛佳菊。依约行沙乱雪,误惊窗竹。

江湖岁晚相思远,对寒灯、谩怀幽独。

嫩汤浮眼,枯形蜕壳,断魂重续。

形式: 词牌: 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