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立承事挽诗一首

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

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

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为吴公立承事所作的挽诗。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人格的崇敬之情。

首联“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描绘了吴公立承事离世后,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已难以追寻,同时暗示其内心世界虽深邃,但并非一般人所能完全理解。这句诗体现了对逝者独特人格的赞美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敬畏。

颔联“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以历史人物樗里子和季札来比喻吴公立承事的智谋与处事能力。樗里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季札则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家和音乐家,他们都是智慧与品德兼备的人物。此联表达了对吴公立承事在处理事务时智慧与决断力的高度赞扬。

颈联“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运用了道教炼丹术的意象,丹炉象征着修炼与升华的过程,无宿火意味着吴公立承事的离世。诗人想要借助传说中的辽鹤(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来询问逝者留下的声音或遗志,表达了对逝者精神与智慧的怀念以及对未能直接了解其最后意愿的遗憾。

尾联“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指出在生者看来,逝者所经历的可能是超越常人的“神仙事”,但这些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诗人通过描述乡亲们为吴公立承事送行时的悲伤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无法再与之交流的无奈与痛惜。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吴公立承事离世后留下精神与智慧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徐仲常朝奉挽诗一首

岂弟临民契昔贤,政成终自弛蒲鞭。

暮年三径师元亮,故国扁舟老计然。

北陌东阡遗杖履,后冈前道锁风烟。

郎君秀美如圭璧,会有恩光贲下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鲁居士挽诗二首(其一)

臧否何曾挂,心真语自真。

风波谙末俗,金玉见斯人。

大厦方巢燕,新冈已卧麟。

死生知是梦,洒落更谁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鲁居士挽诗二首(其二)

自忝知心旧,常如识面初。

情亲终近古,识远胜知书。

水宿同烟艇,山行傍笋舆。

眼中无此老,洒涕独沾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悼忠显刘公二首(其一)

时相开边隙,膻胡入帝州。

痛心惟主辱,何意辨身谋。

义气摧山岳,高居照斗牛。

天令光史册,为洗百年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