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我”选择了一个偏僻的居所,靠近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竹林,环境宁静而美丽。"幽径闲居碧藓连"更进一步描绘出一幅生长着青苔的小道旁边是悠闲的居住环境。诗人通过开门就能看到竹子,并且与同住的鹤鸟一起安享清净的生活,"向竹掩扉随鹤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和融入。
"就溪安石学僧禅"则表明诗人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之地,与大自然合一,通过学习佛教禅宗来净化内心。"古琴带月音声亮"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夜晚独处时的享受,而"山果经霜气味全"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足的生活,尽管是简单的山果,但经过霜冻之后,反而更加甜美。
最后两句"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感激之情。尽管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但朋友依然关心并给予支持,通过书信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想和作品。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生活理想,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