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七十六)

合瞋不须假,合喜不须喜。

喜即淫欲生,瞋即毒蛇起。

毒蛇起猛火,淫欲成贪鬼。

猛火和贪鬼,痴狼咬心底。

妄想如恒沙,烦恼无遮止。

无明黑漆漆,渴来饮咸水。

终日缘事走,不肯入空理。

形式: 偈颂

翻译

无需假装愤怒,也不必强装欢喜。
欢喜可能导致放纵,愤怒则像毒蛇滋生。
毒蛇象征着强烈的愤怒,欲望则化为贪婪的恶鬼。
愤怒与欲望如同烈火与贪婪鬼,啃噬着内心深处。
妄想多如沙粒,烦恼永无止境。
不明智犹如黑夜,渴了却只能喝咸水。
整天忙于世事,不愿去理解空灵的真理。

注释

瞋:愤怒。
假:假装。
喜:欢喜。
淫欲:过度欲望。
毒蛇:比喻愤怒。
起:滋生。
贪鬼:贪婪的象征。
痴狼:形容内心的困扰。
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
恒沙:无数。
无明:不明智。
黑漆漆:形容黑暗。
渴:口渴。
咸水:比喻苦涩的生活。
缘事走:因事忙碌。
空理:超越世俗的真理。

鉴赏

这首诗是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名为《诗偈(其七十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佛教理念的抒发,通过对比喜怒两种情绪的后果,阐述了佛家对于心境控制的重要性。

“合瞋不须假,合喜不须喜。”这里的“瞋”指的是愤怒的情感,而“喜”则是快乐。诗人提醒我们,无论是愤怒还是快乐,都应当保持真实,不需伪装。

“喜即淫欲生,瞋即毒蛇起。”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释,当心中充满欢喜时,可能滋长出淫逸的欲望;而愤怒则如同毒蛇般在心中升起,带来危害。

“毒蛇起猛火,淫欲成贪鬼。”这里将愤怒比作猛烈的火焰,将淫逸的欲望比作贪婪的鬼魂,形象地表达了这两种情绪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

“猛火和贪鬼,痴狼咬心底。”诗人继续以强烈的意象描述这些负面情感如何像野兽一样伤害我们的内心世界。

“妄想如恒沙,烦恼无遮止。”这里则是指那些错误的思考和烦恼,如同恒河沙数般无尽,不加以控制将会无边无际地蔓延。

“无明黑漆漆,渴来饮咸水。”诗人用“无明”一词指代对真理的不知晓,这种不知带来的黑暗如同夜幕一般笼罩心灵。而渴望得到解脱却只能喝到苦涩的水,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求解脱而不得的心境。

“终日缘事走,不肯入空理。”诗中最后一句,则是说人们整日忙碌于世间种种纷争,不愿意进入空寂无为的佛法真理之中寻找心灵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鲜明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并鼓励人们通过佛教修行来净化内心,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七十七)

欲得真解脱,持刀且杀牛。

牛死人亦亡,佛亦不须求。

全身空里坐,即度死生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诗偈(其七十八)

我见好畜生,知是喽罗汉。

枉法取人钱,誇道能计算。

得即浑家用,受苦没人伴。

有力任他骑,棒鞭脊上楦。觜上著■头,口中衔铁片。

项领被磨穿,鼻孔芒绳绊。

自种还自收,佛也不能断。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七十九)

痴儿无智慧,自嫌阿爷丑。

阿娘生得身,嫌娘无面首。

抛却亲爷娘,外边逐色走。

六亲相将作,寻常不开口。

恒游十二月,月月饮欲酒。

夜夜不曾醒,醉吐饲猪狗。

如此恶男子,缘事不了手。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诗偈(其八十)

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

形式: 偈颂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