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八十)

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翻译

我有一把宝剑,非寻常钢铁所铸。
它无需打磨,晶莹洁白如雪一般。
剑气直冲云霄,光芒照耀三千世界。
剑啸如狮子怒吼,令百兽胆寒心裂。
四方异国纷纷归降,万物生灵皆被震慑。
毁灭之后又重生,化作金色的锁扣。
我随身携带,快乐之人听闻便能理解其意。

注释

宝剑:珍贵的武器。
世间铁:普通金属。
更不磨:无需打磨。
晶晶白:非常明亮。
浮云散:剑气直上云霄。
三千彻:照亮整个世界。
吼作狮子声:剑啸声如狮子怒吼。
脑裂:使动物惊恐。
外国尽归降:异国臣服。
悉磨灭:一切生物受震慑。
复还生:死而复生。
金鐍:金色的锁扣。
带将:随身携带。
乐者:感到快乐的人。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一把神奇的宝剑,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宝剑的非凡之处。开篇即以“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引人注目,指出这把剑并非寻常之物,它超越了世间凡铁。

接着,“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进一步描绘了宝剑的特质,不仅坚不可摧,而且光泽如新,犹如洁白的雪花,这不仅是对剑的形容,也象征着它的纯净无瑕。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则展示了这把宝剑所蕴含的力量与辉煌,它能够冲破云雾,普照天下,每一个角落都被其光芒所覆盖,这是对剑威力无边的形象化表达。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中的“吼作狮子声”形容宝剑发出的声音如同雄壮的狮子吼叫,而“百兽皆脑裂”则是夸张地描写这声音的震慑力,使得所有听到它的声音的野兽都受到惊吓,以至于脑袋似乎要裂开。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表明了宝剑的威慑力甚至能够使得异域国家归顺,而“众生悉磨灭”则是对其无坚不摧之力的又一次夸张描述。

接下来的“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意味着即便是被这宝剑所毁灭的东西,亦能重新获得生命,并且转变为黄金般坚固的存在,这是在强调其力量不仅能够摧毁一切,更有赋予新生的神奇。

最后,“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则是对这把宝剑所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表达。它如同一位引导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而那些欣赏其美好的人们,也会随时随地讲述这份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剑的神化和夸张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力量、纯净以及生命之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对于武器特别是宝剑的崇拜与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八十一)

经体本无名,受持无色声。

心依无相理,真是《金刚经》。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八十二)

知余转般若,见余转金刚。

合掌恭敬了,不动见空王。

亦胜身命施,亦胜坐天堂。

亦胜五台供,亦胜求西方。

于住而无住,其福不可量。

有为如梦幻,无相契真常。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诗偈(其八十三)

如来大慈悲,广演波罗蜜。

了知三界苦,殷勤劝君出。

得之不肯修,寔是顽皮物。

他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

当成自不成,是谁之过失?

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八十四)

别泪成河海,骨如毗富山。

祇缘尘识法,所以遣心然。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