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鱼池

女郎祠下池,清莹薄山脚。

游鳞明鉴中,素恃神可托。

群嬉不畏人,似得天真乐。

祠者常见怜,投食任争绰。

且疑神佑之,纵嚵安敢摸。

达者时公攘,羹鲙陷烹斫。

神乎所保扶,未免挫阴恶。

何如致君人,其道本宏博。

天下日唐虞,声教尽薰灼。

推此及微类,鱼鳖得咸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晋祠下的鱼池景象,以及对池中鱼儿与祠庙之间微妙关系的哲思。开篇“女郎祠下池,清莹薄山脚”,以晋祠的池水清澈见底,映照着山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游鳞明鉴中,素恃神可托”两句,将鱼儿比作明镜中的倒影,它们似乎在依赖祠庙的神灵庇护,暗示着人与自然、信仰与现实之间的某种联系。

“群嬉不畏人,似得天真乐”描绘了鱼儿在池中自由嬉戏的情景,它们无忧无虑,仿佛找到了真正的快乐。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状态的向往和赞美。随后,“祠者常见怜,投食任争绰”描述了人们常常投食给鱼儿,鱼儿则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一幕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善意,也反映了动物间的竞争本能。

“且疑神佑之,纵嚵安敢摸”表达了对神灵保护的敬畏,同时也提出了一种疑问:即使鱼儿得到了神灵的庇佑,是否就安全无虞?这引出了对命运与保护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接下来,“达者时公攘,羹鲙陷烹斫”通过对比,指出那些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忽视这些规律的行为可能导致破坏。

最后,“神乎所保扶,未免挫阴恶。何如致君人,其道本宏博。天下日唐虞,声教尽薰灼。推此及微类,鱼鳖得咸若”部分,诗人将讨论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呼吁人们应遵循道德和智慧的引导,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如同古代的理想社会唐虞时代一样,让所有生物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保护。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理性治理社会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难老泉

晋源发滥觞,勃勃涨春绿。

泓然一鉴閒,俯视神意肃。

游鯈何太繁,戢戢闹如粥。

乌能污吾清,更足示容蓄。

中或起蛟龙,威怒鼓天福。

膏泽被九区,灵德潜山麓。

平时任疏达,所存终海渎。

常丰沃稻粱,馀润沾花木。

伊予临此泉,自得仁人勖。

奚专智者心,奔走无停躅。

形式: 古风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

中秋待月高楼上,浮云妒明逞顽黑。

姮娥积贮一岁光,欲放天下不可得。

今夕实系天下望,未必举世罹遮塞。

欢明戚暗一时偏,人不咎天云所职。

吾问云兮尔无心,胡为动与人相贼。

岁旱不能含雨来,翻于此夜浓如墨。

吾欲独仗倚天剑,上决重阴走奸慝。

空中夺出黄金盘,万宇澄然同一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病中望雪

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云飞虚空。

方嗟大疾被囚缚,敢请上帝前民丰。

人嘱衰翁略外事,心存众瘼能宽中。

纷纷盈尺谅旦夕,和霁迎得春融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离并州至晋祠次韵答宣徽富公

公名杰出天下贤,终身师慕常颛颛。

十年一面数日别,行行不忍移归軿。

刚肠出泪收还注,感公知己难违去。

黄昏病作宿荒城,离绪不堪纷似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