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夜思

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

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

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鼓声渐消月已西沉,园林深处闲静小巷半掩门扉。
池塘中红莲含露如霜,苑中青草在黄昏中摇曳。
树林和池塘寂静尤其适合夜晚,稀疏的灯火仿佛乡村景色。
大概世间最触动诗情的,莫过于这孤寂的景象,勾起离别之魂。

注释

鼓声:形容鼓声即将停止。
月斜痕:月亮西斜的光影。
闲坊:安静的街巷。
半掩门:门半开着。
红莲:盛开的莲花。
白露:清晨或夜晚的露水。
苑中:皇家或贵族园林。
黄昏:傍晚时分。
林塘:树林和池塘。
阒寂:寂静无声。
似村:像乡村一样。
幽独景:孤寂的景色。
诗思:诗人的思绪。
离魂:离别的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的幽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艺术风格。

首句“鼓声将绝月斜痕”,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深夜时分,夜色浓重,仅剩余音的更鼓声和斜斜月光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紧接着,“园外闲坊半掩门”则描绘出诗人居住的环境,透露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物:池塘中的荷花在夜晚静悄悄地散发着淡淡清香,而周围的绿草则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鲜活。这些细节不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宁。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两句继续描绘夜景,其中“林塘阒寂”表达了深邃静谧的自然之声,而“烟火稀疏”则透露出远方村落生活的点滴迹象。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将深夜的宁静与远处村庄的生机巧妙地结合起来。

最后,“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主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幽深孤寂之景的深刻理解,这些景象不仅触动了他的诗意,更是他灵魂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与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在曲江畔,对夜色中的思绪和情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有忆

昼漏迢迢夜漏迟,倾城消息杳无期。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自笑计狂多独语,谁怜梦好转相思。

何时斗帐浓香里,分付东风与玉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感

坚辞羽葆与吹铙,翻向天涯困系匏。

故老未曾忘炙背,何人终拟问苞茅。

融风渐暖将回雁,滫水犹腥近斩蛟。

万里关山如咫尺,女床唯待凤归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有瞩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诸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此翁

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

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

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