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歌宴

歌场坐德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

半黍欲飘风更约,三更初转月无声。

青春张绪临风态,白发何戡被酒情。

识曲群公敢多让,不妨明日有狂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歌宴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舞蹈与情感交织的美妙氛围。首句“歌场坐德舞筵成”便已奠定基调,将观众置于一个充满艺术与道德修养的环境中,暗示了这场宴会的高雅与庄重。

接着,“小部霓裳按奏清”一句,以“小部”点明音乐的精致与细腻,而“霓裳”则让人联想到唐代宫廷的奢华与华美,通过“按奏清”描绘出音乐演奏的流畅与和谐,仿佛整个宴会都被这清越的旋律所包围。

“半黍欲飘风更约,三更初转月无声”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渲染宴会的氛围。微风轻拂,似乎连风都与音乐相呼应;当时间进入深夜,月亮也似乎被这静谧的气氛所感染,不再发出声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烘托出了宴会的宁静与高雅。

“青春张绪临风态,白发何戡被酒情”则通过对比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不同状态,展现了宴会中不同年龄段人物的风采。张绪,可能是指年轻时的风度翩翩;而白发何戡,则可能是借指年长者在酒后的豪情。这一对比,既体现了宴会的包容性,也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

最后,“识曲群公敢多让,不妨明日有狂名”表达了对在场宾客才华与风度的认可,同时也预示着即使在欢愉之后,他们仍能保持谦逊与自信,期待明日再次展现他们的风采。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宴会的高雅与欢乐,也体现了对参与者才华与品格的赞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的宴会场景,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于音乐、舞蹈、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睡醒

小知明月生,照窗如白晓。

霜冷夜衾单,秋池梦空草。

形式: 五言绝句

重泊舟青山下

名山不我拒,一再逢诸涂。

中隔千里道,相见仍如初。

伊昔登绝巘,欲揽江天图。

丰堂冠山筑,支羽群灵趋。

下盼吴楚交,云脚垂模糊。

危楼一信宿,往境不可摹。

咋来五两轻,吹送兹山隅。

停桨岸莎积,系缆崖石枯。

有径不能上,伫望延须臾。

风日既喧美,云木交清疏。

文人六朝后,彩笔流其腴。

江山阔远间,古意相与俱。

涉境异今昔,会理亦迥殊。

焉得携谢守,永卜山中居。

形式: 古风

渡青弋江

群山如接髺,青青渡陵阳。

山平水界途,一苇兹用航。

锦石灿沙屑,晴洲郁兰芳。

甫听棹讴响,劳躅渺已忘。

马目眩水色,客鬓愁波光。

人马一时渡,去路如川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中

忘山意已起,有我心犹滞。

鸟语落檐花,飘来著襟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