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一)

扁舟宿江口,露下夜初永。

菰蒲猎猎声,叶飐风不静。

缺月出未高,微波翻碎影。

王事有程期,无寐自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思的夜晚画面。诗人在扁舟上过夜,江口的月光洒落,夜色漫长。"菰蒲猎猎声"写出了芦苇在微风中摇曳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叶飐风不静"进一步渲染了江面的微风与动荡。"缺月出未高,微波翻碎影"描绘了月亮尚未完全升起,月光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月影破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王事有程期,无寐自深省"表达了诗人对公务行程的期待和内心的警醒。虽然夜晚寂静,但诗人却因职责在身无法入眠,这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精神上的反思和责任的自觉。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身处舟中的孤独与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收录诗词(426)

唐文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二)

舟行帆飞驶,夜泊桡暂停。

月出湖水白,云开野山青。

沙平集下鹭,风回约流萤。

迢迢乡心切,渔笛声难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三)

辞家日已远,到县程将近。

是身如蓬梗,飘泊何由定。

石斗浪声齐,月摹人影正。

江神愿乞灵,明朝风力顺。

形式: 古风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一)

我来宰斯邑,倏忽十月馀。

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

自春已踰夏,光景过隙驹。

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

今晨偶公出,庙门坐斯须。

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

欣然乐閒适,不受凡俗拘。

吟眸豁无际,群峰环四隅。

愧匪廊庙器,亦非山泽臞。

自甘牛刀试,民瘼何由苏。

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

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

形式: 古风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二)

偶坐古庙垣,趁此公事馀。

因得雅怀适,更喜吟眸舒。

遐思山谷士,皎皎同白驹。

形迹脱物外,声名播中区。

自知志有在,凡欲无所须。

肯立齐王门,所好异瑟竽。

冥鸿不可弋,驰马不受拘。

何为书咄咄,谋拙守一隅。

机深计非左,嗜浅形自臞。

当今圣明君,苍生望来苏。

沾濡德泽广,宽大法网疏。

愿鼓南薰弦,至治如有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