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渊

脩竹不知数,云藏小渭川。

亭沼经营初,观者日骈阗。

耆旧为我语,中有一龙渊。

时时见怪象,吐气如长烟。

渔人或舣舟,樵牧不敢前。

兹实总角时,耳聆父老言。

相携示其处,止水涵青黫。

沈沈不见底,似有蛟蛇蟠。

我时心语口,龙岂居其间。

江湖非不广,而此栖蜿蜒。

有无未可知,疑信空相传。

皇天傥困汝,时至须腾骞。

沧溟可以家,一徙窟宅悭。

变化作霖雨,涤荡骄阳愆。

形式: 古风

翻译

茂密的竹林数不清,云雾缭绕着小渭川。
亭台池沼刚刚规划,每日来看的人络绎不绝。
长辈们向我讲述,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龙潭。
时常出现奇异景象,水气蒸腾像长长的烟雾。
渔夫会停船,砍柴放牧的人都不敢靠近。
这些都是我少年时的记忆,聆听父辈们的讲述。
他们领我到此地,静止的水面映照着青翠。
潭水深沉看不见底,似乎有蛟龙盘旋其中。
那时我心里暗想,龙真的会居住在那里吗?
江湖虽广阔,但这龙却选择蜿蜒之地栖息。
龙的存在与否尚不可知,传说和疑惑空自流传。
如果苍天要困住它,时机成熟定会腾跃飞天。
大海可以作为它的家园,但迁徙到别处也舍不得。
它化作甘霖,洗刷骄阳的过错。

注释

小渭川:一条小河的名字。
亭沼:亭台和池沼。
骈阗:聚集很多。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龙渊:龙潭。
怪象:奇异的自然现象。
吐气如长烟:水汽蒸腾的样子。
舣舟:停船靠岸。
樵牧:砍柴放牧。
总角时:指童年时期。
耳聆父老言:听从长辈的教导。
止水:静止的水。
青黫:青翠的颜色。
蛟蛇蟠:蛟龙盘旋。
岂:难道。
栖蜿蜒:选择蜿蜒的地方居住。
变化作霖雨:能变化成雨水。
骄阳愆:过度的炎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龙渊》,描绘了一处神秘而深邃的水潭——龙渊。诗中通过描绘修竹环绕、云雾缭绕的环境,以及亭沼初建时的热闹景象,暗示了龙渊的非凡之处。诗人回忆起小时候听父老讲述,那里时常出现奇异的现象,如云气蒸腾,连渔夫和樵夫都不敢轻易靠近,让人感到潭水深不可测,似乎有蛟龙盘旋其中。

诗人对龙渊的想象富有哲理,他认为虽然龙可能并非真的居住在那里,但龙渊象征着潜藏的力量和变化的可能性。他以龙喻指才华横溢的人才,暗示龙渊或许隐藏着未被发掘的杰出人才,如同蛟龙等待时机腾飞。他还表达了对龙渊能化为甘霖,洗刷世间旱情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对人才的期待,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崇尚道德修养的思想。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亦乐堂

君子素位行,穷通等寒暑。

漠然随所寄,廊庙即环堵。

姬孔彼何人,名德照今古。

若以优劣观,此论吾不与。

鄙夫晚闻道,行藏心自许。

白发尚婆娑,青衫久蓝缕。

鸡鸣意在晨,宁复问风雨。

乐天夫何忧,贵贱同归土。

形式: 古风

再用前韵

我生垂四十,两鬓抽素发。

声色不挂眼,岂羡凌波袜。

唯有学道心,了不见超越。

何由插羽翰,往造金门谒。

反观金水性,端似天边月。

本从无中来,一物肇恍惚。

玉兔吐寒光,琪树遥清樾。

亭亭照八纮,圆影射沧渤。

斯言世岂闻,轻泄恐天罚。

吁嗟夸毗子,自分无仙骨。

徇财析秋毫,嗜酒醉深窟。

一迷不复返,长病如中暍。

空存玄牝门,金枢已摧阙。

犹为儿女计,白首恋簪笏。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再用前韵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慄慄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氓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再用前韵以谢诸公见答之什

三贤富文词,献笑发其端。

瓦砾换琼瑶,光照窗几寒。

荧煌句中眼,真透祖师关。

孺子或可教,倾倒无用悭。

嗟余腹空虚,思苦言亦艰。

岂如新诗章,字字珠走槃。

同门法禁严,欲往心未安。

跬步乃千里,髣髴闻笑言。

凭谁写胸臆,锦囊去复还。

步海吾岂惮,波澜时一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