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潼关

一雨崤函底,风沙放我过。

岳神犹假借,官吏莫谁何。

堑断思航渡,城坚戒石摩。

一夫工墨守,宁怯万夫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一场雨后,我穿过了崤函之地,风沙不再阻拦。
山岳之神仿佛暂时让路,官员们也无可奈何。
沟壑切割了思绪,我警惕地走过,城墙坚固如石,摩擦着我的警觉。
一个人坚守岗位,面对再多敌人也不畏惧。

注释

崤函:古代地名,泛指崤山和函谷关之间的地区。
风沙:形容恶劣的天气条件。
岳神:对山岳的神化称呼,可能象征难以逾越的障碍。
官吏:指政府官员。
堑断:沟壑阻断,比喻困难或障碍。
戒石摩:警惕如石,形容戒备之心。
墨守:严格遵守规则,不轻易改变。
怯:害怕。
万夫多:众多敌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宗泽所作的《过潼关》,描绘了诗人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一雨崤函底”形象地写出潼关之地在雨后显得深沉而神秘,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沧桑。接着,“风沙放我过”表达了诗人历经艰辛,终于得以穿越风沙的坚韧与决心。

“岳神犹假借”运用了道教神话,暗示潼关险峻如岳,但似乎也在庇护着过关者,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然而,“官吏莫谁何”又揭示出官府的威严,即使面对自然的艰险,人间秩序依然存在。

“堑断思航渡,城坚戒石摩”进一步描绘了潼关的险要,沟壑阻隔,城墙坚固,仿佛在告诫人们谨慎前行。最后两句“一夫工墨守,宁怯万夫多”,以对比的手法,赞美了守卫者的坚定,即使面对众多敌人,也毫不畏惧,坚守岗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过关经历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守土者的敬意和对挑战的无畏精神。

收录诗词(35)

宗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 字:汝霖
  • 籍贯: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

相关古诗词

雨晴渡关二首(其二)

荡涤真成快,氛霾不敢阴。

万花恩泽了,二麦宠光深。

地势瞻仙掌,河源识帝心。

马头迎霁色,诗句日边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雨晴渡关二首(其一)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

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

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

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

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

莫欺驺马瘦,挥策诸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东上辞松楸一首

八年坐亲党,泯伏长安城。

甘心傍松楸,申我儿子情。

闭户慨岩廊,读书笑金籯。

力田固为政,课童乃司兵。

深病骨相寒,不蒙轩冕荣。

维天临万邦,搜罗世豪英。

我友挽出之,大人今继明。

古无忠孝全,泣涕去丘茔。

为翁大门闾,翻然以东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