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叹四首(其二)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谁会控告风神,说是上天在惩罚雨神?
天庭的距离有几万里之遥,沉闷的声音怎能传达得到呢。

注释

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讼:控告,指责。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谓:认为,说是。
天:天空,这里指天庭。
惩:惩罚。
雨师:古代神话中的雨神。
天阍:天宫的守门人,比喻遥远或难以接近的地方。
几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聩聩:形容声音沉闷,听不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秋风叹四首(其二)》。从这短小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慨以及他内心世界的某种哀愁。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风和秋雨的无奈与质疑。在古代文化中,常有“风伯”、“雨师”之称,用以形容自然界中的风和雨。这里,“讼风伯”和“谓天惩雨师”则是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好像在审问或责备它们为何如此这般。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消息的渴望与困惑。在古代,没有现代通讯手段,消息传递极其不便。诗中“天阍”指的是遥远的边疆或天际,“几万里”形容距离之远,“聩聩”则是形容耳鸣或声音微弱,意在表达即使是最细小的声音也难以穿越这般长远的距离。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特有的风和雨所引起的情感波动,以及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所抒发的个人情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秋风叹四首(其一)

长鲸海上来,壮士田间起。

登城复何悲,禾稼秋风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率翁归狼山

孤云住处是狼山,云本无心山自閒。

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飞去又飞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钱塘江三首(其三)

秋光漠漠草青青,日落江流雁下汀。

世路风波今始半,为余遥谢草堂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钱塘江三首(其二)

扁舟东下白云乡,一水牵愁万里长。

多谢白鸥閒不去,知余机事近来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