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

不死者巳去,死者留人间。

骨骸自何夕,飞置山之颠。

取视始伊谁,县绠月屡牵。

而不如馀魄,安卧攒青莲。

道士苦斯役,留函阁高椽。

过客好奇异,启阅请自便。

兹物真仙灵,磊磊黄琅坚。

高顶泥丸宫,紫气犹一弦。

晦明准天时,白黑互纠缠。

胡为黄冠流,示人祸福先。

为予而变易,无乃劳子骞。

玉蕴山色辉,斯理良自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诗中描绘了道士与仙灵之间的神秘互动,以及道士展示给访客的奇异之物——魏王子骞的蜕首,其上显现的紫气。诗中充满了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对道家哲学的探讨。

首句“不死者已去,死者留人间”暗示了生命轮回的主题,引出后文关于仙灵与道士的故事。接着,“骨骸自何夕,飞置山之颠”描述了仙灵的出现方式,似乎是在夜晚从山顶飞来,充满神秘色彩。诗人通过“取视始伊谁,县绠月屡牵”表达了对这些神秘存在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而不如余魄,安卧攒青莲”可能象征着仙灵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接下来,“道士苦斯役,留函阁高椽”揭示了道士为了保存这些奇异之物而付出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执着追求。

“过客好奇异,启阅请自便”则表明了道士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些神秘知识的态度。最后,“兹物真仙灵,磊磊黄琅坚”强调了这些奇异之物的真实性与坚固性,暗示了它们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或智慧。

“高顶泥丸宫,紫气犹一弦”描绘了这些奇异之物的外观特征,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宫殿或符号,与紫气相联系,增添了神秘感。“晦明准天时,白黑互纠缠”则可能在探讨自然界的规律与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

“胡为黄冠流,示人祸福先”表达了对道士通过观察这些奇异之物预知未来的能力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对这种能力的质疑,即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频繁地展示这些预兆。“为予而变易,无乃劳子骞”则可能是对道士行为的一种反思,询问是否真的需要通过改变自身来获取这些知识,是否过于劳累。

“玉蕴山色辉,斯理良自然”总结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这些奇异之物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真理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无需人为干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道家哲学中的某些核心观念,如自然、循环、和谐与预知等。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

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

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

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

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形式: 古风

萧荷花祠

荷花一夕凋,万里秋无色。

独遗花烈芳,千秋袭陂泽。

扬舲溯大湖,风紧日巳夕。

水鸟习旧栖,戢羽茭菰白。

吊古解维舟,去岸不盈尺。

秉烛褰绣帷,金翘俨宫额。

烛灭飒然中,神爽凛孤魄。

念此芒吻微,奚啻雄虺索。

岂无冶容膏,贞肌以为臛。

念兹不能忘,惆怅至明发。

形式: 古风

送明教往上海

玩雪东门家,天寒雪正下。

繁林积素花,群山映檐瓦。

杯至不得休,语密不可罢。

鸟集池树颠,色暝天欲夜。

顾予同心人,而有太息者。

云我为道谋,安得与君舍。

余为重解疏,敛襟向前谢。

超言虽遣累,离绪难释挂。

驾言春阳初,那得便徂夏。

执手归路中,冲寒为君话。

形式: 古风

寄善画葛君

展箑不尽规,墨色鲜于洗。

细图万壑云,寄我青山里。

感之不能忘,聊寄短篇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