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老人赞

盖九州以醉眼,而其气如神。

藻万物以妙语,而应手生春。

排黄龙之三关,则凡圣之情不敢呵止。

竖宝觉之一拳,则背触之意不立鲜陈。

世波虽怒,而难移砥柱之操。

诗名虽富,而不救卓锥之贫。

情如维摩诘,而欠散花之天女。

心如赤头璨,而著折角之幅巾。

岂平章佛法之宰相,乃檀越丛林之韵人也耶。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代高僧释德洪所作,名为《山谷老人赞》。诗中以“山谷老人”为喻,描绘了一位深谙佛法、通晓诗文的高人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这位老人超凡脱俗的境界。

“盖九州以醉眼,而其气如神”,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老人的眼界广阔,气度非凡,仿佛能以一己之力覆盖整个九州大地。

“藻万物以妙语,而应手生春”,进一步描述老人的言语充满智慧与灵性,如同春风拂面,给人以温暖与生机。

“排黄龙之三关,则凡圣之情不敢呵止”,通过“排黄龙之三关”的典故,表现老人的智慧与勇气,能够超越凡圣之别,无所畏惧。

“竖宝觉之一拳,则背触之意不立鲜陈”,以“竖宝觉之一拳”比喻老人的行动果断有力,任何阻碍都无法阻挡其前进。

“世波虽怒,而难移砥柱之操”,即使外界环境再恶劣,也无法动摇老人坚定的意志,犹如砥柱屹立不倒。

“诗名虽富,而不救卓锥之贫”,即便老人在诗文上有极高的成就,但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因名声而骄傲自满。

“情如维摩诘,而欠散花之天女”,将老人的情感比作维摩诘菩萨,虽然深沉而丰富,却似乎缺少了某种神秘而美丽的点缀,暗示老人还有更高的追求。

“心如赤头璨,而著折角之幅巾”,以赤头璨比喻老人的心灵纯净无瑕,但又佩戴着象征世俗的折角幅巾,显示其既超脱又不失人间烟火气。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老人”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其超然物外、心系众生的高尚人格。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华严居士赞

遍界难藏,而应缘震旦。通身是眼,而现形宰官。

粲如景星,矫如翔鸾。贩夫灶妇,欣闻悦观。

医国法门,笔端三昧。奋迅出入,游戏自在。

居然不容,世议迫隘。梦游海南,御风骑气。

觉来浙东,有口如耳。且置是事,聊观其一。

戏以称性印,印毛印海。光生佛僧,沮却魔外。

惟我可与此道人游乎大华严毗卢法界也。

形式:

李道夫真赞

眼盖九州,韵高一世。

俨玉山富贵之豪,洗士林寒乞之气。

挫万化于笔端,置八荒于胸次。

迈往不屑,不可犯干。意轻邴吉,情追谢安。

轩特秀发,乃尔秃巾椹褐。

婆娑步趋,合在玉堂金銮。

山泽不可窥测,所以纳垢污。

麒麟不可系羁,所以异犬羊。

正恐横风月之笛,披云锦之裳。

骑元气之背,而游无何有之乡。

形式:

蔡元中真赞

德以退为进,谦以后为柄。

迹以暗而彰,麝匿缶而香。

视夫子之胸次,若蝼蚁其侯王。

方罾缴而去之,登千仞而翱翔。

与夫苍颜槁项论博南,策未央者,殆各梦而同床乎。

形式:

王宏道舍人赞

翛然无累之神,见此有道之器。

韵收一代之风流,骨含奕世之富贵。

节临事而不夺,貌甚威而常喜。

方其少壮,则酒阑说剑。横槊赋诗,名动塞垒。

及其倦也,则浮沅湘。上衡霍,尽室行于山水。

至于醉心翰墨,倾倒肺怀,则有王右辖、吴武陵之风味。

驰至金城,而忠款乃著。罢归玉关,而功名自至者。

皆非壮岁,庸讵知此老人独不如是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