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氏慈节堂

慈母人间非不多,慈而节者能几何。

洪母之慈似亦少,慈不徒爱爱而教。

一灯母子共分光,母读子读影相吊。

若其操节果何如,为念夫家世业儒。

我今傥若差一念,万卷家藏弃无馀。

天地一逆旅,百年能几许。

夫在则视夫,夫亡则视子。

但愿子有立,夫死犹不死。妾身自分止于此。

吁嗟兮洪君,君母之贤世罕伦。

君今莫计位高下,只取胸中一物真。

我闻立身须以道,善名是显亲。

汗青岂必皆达者,未计眼前屈与伸。

我亦为人子,年来已度三十春。

家贫自少事章句,父祖力家百苦辛。

往年吾祖已捐弃,临行犹愿孙成器。

而今一第市童怜,痛哉吾祖安在矣。

祖母于今老色深,念之中痛不能任。

双亲四目仅一子,况复暮景仍骎骎。

平生学力尽虚耳,世事颠迷无与比。

静中自笑复自悲,授之以政将何以。

每览程朱性理书,践履一意负心期。

古云三十骨骼成,轻暴气质若未移。

颜渊三十德行立,邓禹三十功业毕。

我今三十何为哉,少日已去老将来。

父祖教育良可哀。

为感洪君诉母苦,客灯独对泪如雨。

濡毫不管诗家数,为君草草传心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洪氏慈节堂》由明代诗人蔡清所作,通过对洪氏母亲的描绘,展现了她既慈祥又严正的品质。诗中通过“一灯母子共分光,母读子读影相吊”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母子共同学习的情景,体现了母亲不仅慈爱,更注重教育子女的道理。诗中还提到洪母的节操,以及她对家族传统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蔡清在诗中表达了对洪母的敬仰之情,并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对父亲早逝后,母亲独自承担家庭重担的感慨。他提到自己作为人子,也经历了从少年到成年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艰辛与重要性。最后,蔡清以洪母的故事为灵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出对洪母精神的敬佩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先人的缅怀,也有对教育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教育和家庭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62)

蔡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哀诗(其一)哀兄

古有二宋与二苏,我意二杨亦并驱。

铣也早逝钦也孤,霜月哀哀孤雁呼。

铣也之逝何早乎,旬日期尽万里途。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四哀诗(其二)哀兄即师

昔日小苏与大苏,对床旧约老不疏。

生今此愿不可摅,青灯独对读遗书。

读书之意竟何如,立德立功泽八区。

显祖宗兮大门闾,伸兄遗志无使孤。

形式: 古风

四哀诗(其三)哀嫂死于贞烈

一死人生所必有,佐逆偷生多白首。

往往仍出儒绅胄,到此昏颠不可究。

娟娟女儿闺中秀,夫危未绝命先授。

所决夫目得亲觏,青天白日九地透。

至性独能全所受,宁知身名朽不朽。

嗟嗟末世多盗儒,如此女儿真丈夫。

若夫昔也曾师吾,吾今以若为师乎。

形式: 古风

四哀诗(其四)哀侄女死于孩提

兄嫂相从九地游,独遗孩女哭啾啾。

丁宁内人勤恤收,古有伯道若知否。

神理茫茫竟莫求,掌中珠失竟莫留。

骨肉之恩竟莫酬,此恨百年何人瘳。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