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哀诗(其三)哀嫂死于贞烈

一死人生所必有,佐逆偷生多白首。

往往仍出儒绅胄,到此昏颠不可究。

娟娟女儿闺中秀,夫危未绝命先授。

所决夫目得亲觏,青天白日九地透。

至性独能全所受,宁知身名朽不朽。

嗟嗟末世多盗儒,如此女儿真丈夫。

若夫昔也曾师吾,吾今以若为师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四哀诗(其三)哀嫂死于贞烈》,是明代诗人蔡清的作品。诗中通过哀悼一位因贞节而殉难的嫂子,表达了对女性贞洁与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

诗的开篇“一死人生所必有”,点明了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接着“佐逆偷生多白首”则批判了那些选择苟且偷生的人,他们的晚年将充满遗憾和悔恨。通过“往往仍出儒绅胄,到此昏颠不可究”两句,诗人指出即使出身于儒学世家,也难免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陷入困惑和迷茫。

“娟娟女儿闺中秀,夫危未绝命先授”描绘了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在丈夫危难之际,她选择了自我牺牲,展现了女性的勇敢与大义。接下来“所决夫目得亲觏,青天白日九地透”强调了这位女子的决定如同光明照耀大地,她的行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至性独能全所受,宁知身名朽不朽”表达了对这位女子高尚品德的赞美,认为她的精神将永存,不会随时间而消逝。最后,“嗟嗟末世多盗儒,如此女儿真丈夫”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赞扬这位女子的行为堪比真正的男子汉,体现了对女性独立与勇气的肯定。

“若夫昔也曾师吾,吾今以若为师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尊敬与学习之意,认为自己从前曾从她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现在愿意以她为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因贞节而殉难的嫂子的哀悼,不仅表达了对女性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也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收录诗词(62)

蔡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哀诗(其四)哀侄女死于孩提

兄嫂相从九地游,独遗孩女哭啾啾。

丁宁内人勤恤收,古有伯道若知否。

神理茫茫竟莫求,掌中珠失竟莫留。

骨肉之恩竟莫酬,此恨百年何人瘳。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咏彬县塔

浮图耸矗碧山头,顶上藤萝老树秋。

天宝乱离经过未,开元遗迹尔还留。

月临七级彬亭冷,影浸孤城碧水流。

问道阶梯何事废,只缘高处客心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忆红楼

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

曾见兵锋逾百草,偶题诗句在红楼。

控弦挽粟成陈事,缓带投壶忆旧游。

狂斐更烦金石刻,腼颜多谢镇西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留题麟州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原封丞相富人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