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其三十)

出家无易事,了道亦非难。

各自要努力,如人担上山。

累劫负偿命,此生莫等闲。

遇时若不顺,展转落雠关。

佛与人方便,度人及登山。

布身而填险,为众代艰难。

荷担如来者,莫道不当番。

汝逆和尚顺,明朝报愈艰。

汝见有福者,拥从物如山。

在处皆如是,因修得世间。

若争人我相,不如快下山。

若酬自己债,岂用学烧丹。

相逢无别有,动不是风幡。

前后都还却,独坐大雄山。

形式: 偈颂

翻译

出家并非易事,修行也非难事。
每个人都需努力,如同挑着重担上山。
历经多世才偿还生命,此生切勿虚度。
时机若不顺利,便会辗转落入困境。
佛祖给予方便,助人登顶修行之山。
以自身之力填平困难,替众人承受艰辛。
肩负佛陀教诲的人,不可逃避责任。
你若违逆师长,明日的回报将更艰难。
你看到有福之人,身边财物堆积如山。
世间万物皆如此,修行才能收获世间。
若执着于人我之分,不如早日放下。
偿还自己的债务,无需修炼炼丹。
相遇无他,心动并非因风旗摇曳。
偿还前后因果,独自坐于大雄山巅。

注释

出家:离开世俗生活,进入宗教修行。
了道:达到悟道的境界。
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和精力。
担上山:挑着重担攀登。
累劫:许多世。
偿命:偿还生命中的罪业或债务。
等闲:轻易, 不当回事。
顺:顺从, 遵守。
展转:反复, 转折。
雠关:困境, 困厄。
度人:帮助他人超脱苦难。
登山:修行提升。
布身:遍布全身的力量。
填险:克服困难。
荷担:肩负。
不当番:不应逃避责任。
和尚:指僧侣。
明朝:明天。
愈艰:更加艰难。
福者:有福气的人。
物如山:财富堆积如山。
因修:因为修行。
世间:世间的一切。
人我相: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下山:离开修行。
烧丹: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
丹:炼丹术。
动:心动。
风幡:佛教中用来象征心念波动的旗帜。
还却:偿还。
独坐:独自一人。
大雄山:佛教中的象征,通常指佛祖所在的地方。

鉴赏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三十首(其二十九)

腊月三十夜,髑髅自相骂。

阎老索饭钱,汝等怕不怕。

龟毛敲兔角,五彩虚空画。

正当恁么时,摩尼谁著价。

大年初一日,道闲却成急。

自拜梦中人,妄想从谁立。

唯我知不知,今古希相识。

张三李四歌,草木空祇揖。

日月转眼睛,历劫不曾停。

三贤与十圣,枉费苦精神。

常思达磨老,九年守少林。

如今意不尽,瓦砾即真金。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首(其二十八)

妄执迷流不肯休,所以今生逐女流。

如今眼界浑尘染,几时安稳见来秋。

莫误前途成业网,目连成佛已绸缪。

开心放旷依儿得,不著高峰见毗丘。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三十首(其二十七)

离诸名色相,实见如来藏。

能转语成经,本心非榜样。

说有即是无,说无无伎俩。

不会自转经,依语成妄想。

梦里推木轮,信施谁酬偿。

不出牛马羊,入他阑圈养。

一文四个字,还足连他丧。

悟者发真机,迷者堕铁网。

佛教空无相,妙契合无上。

天鼓解说经,忏悔罪无量。

有无空不空,真实不虚诳。

圆信六神通,不刻天龙像。

只么转心经,个中谁拟向。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首(其二十六)

善者多魔自古今,佛魔一体只空心。

心迷不觉悭成贼,心悟回头便舍金。

莫怪迷心心怕贼,贼心对面也难寻。

三途地狱因斯得,奉报须防仁不仁。

不是道人先注脚,免他来喜去沈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梦想颠倒不曾息。

耳闻眼见善庵名,更莫邪言喧戏剧。

思量生死大惊神,唯了本心称第一。

暂时忽听本无心,解脱沉沦千万亿。

寄语诸人莫蹈虚,勾阑不稳莫稍依。

莫令堕入深坑下,未免先当说与伊。

来往任观心不住,声香味触且随时。

孤峰独特谁为伴,尘世忙然我道奇。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