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海外云帆到。盼凉秋、香轮宝马,玉人来早。

谁料丁沽西风恶,吹散巫云飘渺。

只十日、红消香耗。

陡使绮怀无聊赖,莽天涯、何处寻芳草。

思旧事,愁如捣。南天烽火何时扫。

忆频年、漂流穷海,结庐荒岛。

乍逗河阳春消息,无奈名花便稿。

剩膝下、金銮娇小。

纵使玉箫重来日,想韦皋、应已年华老。

空辗转,系怀抱。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中以海外云帆的归期为引子,描绘了主人公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然而,西风突变,原本期待的欢聚化为泡影,使得主人公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

“谁料丁沽西风恶,吹散巫云飘渺。”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恶劣天气比喻情感世界的变幻莫测,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的感慨。接下来,“只十日、红消香耗”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暗示了佳人离去后留下的只有回忆和哀愁。

“陡使绮怀无聊赖,莽天涯、何处寻芳草。”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失去心爱之人后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他四处寻找慰藉,却只能在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

“思旧事,愁如捣。”通过“捣”字,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如同被捣碎一般,无法排解。接着,“南天烽火何时扫。”这一句转而表达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忆频年、漂流穷海,结庐荒岛。”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漂泊生活,无论是海上还是荒岛,都充满了艰辛与孤独。这种经历加深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乍逗河阳春消息,无奈名花便稿。”这里以“名花便稿”比喻佳人的离去,即使春天的消息传来,也无从欣赏,表达了失去后的痛苦与无奈。

“剩膝下、金銮娇小。”这句话可能是指诗人对子女的关爱,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对家庭的温暖仍然抱有希望。

“纵使玉箫重来日,想韦皋、应已年华老。”诗人想象着未来与佳人重逢的场景,但又担心那时自己已经老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空辗转,系怀抱。”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离别与失落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整首《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无力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题蒯子范太守行看子

大好梧桐庭院里。修竹娟娟,几席凉于水。

扫地焚香闲坐此。韦苏州后先生矣。

老带庄襟谁得似。一片冰心,写上云蓝纸。

看取方池清见底。亭亭立者花君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金缕曲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懵懂一醉,绿阴如许。

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

更不问、埋香何处。

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

春去也,哪能驻。浮生大抵无非寓。

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

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

看岁岁、朱颜犹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

凭彩笔,绾春住。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虞美人(其一)晴湖

晓烟乍破青山醒。镜里明妆靓。迷离金碧滉楼台。

不信人间此外、有蓬莱。画船箫鼓时来往。

绿水春摇荡。迟迟听彻凤林钟。

要看斜阳一抹、上雷锋。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雨湖

乱珠点点抛来疾。山气浓于墨。眼前何处认南屏。

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兰桡整日堤边歇。

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

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