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俗(其九)

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

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

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

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

稻畦袅连颠,挼穗给朝饫。

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

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

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

形式: 古风

翻译

惊雷轰击枯萎的松树,恶龙失去了它的巢穴。
乌云连续三天降雨,满地湿润滋养其他作物。
舞动的商羊舞不停歇,干旱之魔为何消失得如此迅速。
稍稍缓解人们的忧虑,感激上天恩泽普降。
稻田里的稻谷连绵起伏,摘取的稻穗供给早晨的餐食。
菜园中新绿的蔬菜生长,驱除那些危害庄稼的害虫。
年景歉收百姓抱怨,丰收时节家家欢喜。
青青的杂草贪婪地享受雨水滋润。

注释

震雷:惊人的雷声。
霹:雷击。
顽龙:比喻恶势力或困难。
据:根基或居所。
浮云:形容乌云。
盈亩:满地,遍野。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鬼怪。
稍宽:稍微缓解。
人心切:人们内心的忧虑。
稻畦:稻田的行列。
挼穗:搓揉稻穗。
朝饫:早晨的饮食。
荡涤:清洗,清除。
死群蠹:大量害虫。
岁俭:年成不好,歉收。
咨:叹息,抱怨。
悦豫:喜悦,安乐。
寒莠:秋天的杂草。
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风光与人事变迁的画面。开篇“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动荡变化,连老树都被惊雷击中,而那盘旋于石间的龙似乎也丧失了依托。这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出天气的突变和自然界的不稳定。

接着“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则展示了连绵不断的降雨,这种持续性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暗示着农作物对水分的渴望。随后的“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描写的是即便在干旱之时,商羊仍旧跳跃不息,而那干旱之气却迅速散去,这表明了农作物对水分的急需,以及雨后带来的生机。

“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一句则转向人事,从人的情感出发,表现了人们在久旱之后,对雨水的依赖和感激之情。紧接着,“稻畦袅连颠,挼穗给朝饫”描绘的是稻田里的景象,稻谷连成一片,农人正在忙碌着收割与分配,这些都是对丰收场景的细腻刻画。

“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则写到了菜园里新芽初生,而那些害虫也随之被清除,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平衡。最后,“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揭示了农人对于年成好坏的关注,他们在困难时期的抱怨和在丰收时的喜悦。

“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作为结束,描绘了一幅淡绿色的莠菜依旧渴望着雨水的情景,这种对水分的永恒渴求反映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强烈需求,也象征着农人对于天气的敬畏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农业社会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依赖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丰收与灾害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谕俗(其八)

村南井欲乾,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有馀,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天意自难度。

形式: 古风

谕俗(其七)

粤人多悍骄,风声亦惟旧。

儿童仅胜衣,挟箠相格斗。

艺精气益横,质化心忘陋。

家饶喜称侠,世乱甘为寇。

岂伊天性然,习俗所成就。

吾闻互乡童,翱翔圣贤囿。

隐豹弄斓斑,攻驹发驰骤。

佩觿尔何知,义方得无谬。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谕俗(其六)

扇马严内仗,貂珰侍宸阍。

哀哉里闾间,刀阉逮鸡豚。

放麑识忠荩,毋卵著格言。

矧利肥甘躯,绝其孳息源。

难销爱欲心,物物天性存。

逆情气必戾,顺化生乃蕃。

谁开口腹谋,无乃伤仁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谕俗(其五)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