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清晨山峰如画卷般美丽,绿色错落有致,藤蔓在风中摇曳,轻拂着栏杆。
小路常有带着狗的村民走来,傍晚人们带着柴火回家,相伴而行。
游客靠在一棵挂着猿猴哀鸣的树旁,僧人则来到失去仙鹤的池塘边洗涤碗钵。
别怪我没有留恋这清幽之地,我已经准备好以书剑之才迎接光明的时代。

注释

晓峰:清晨的山峰。
如画:像一幅画。
碧参差:绿色错落有致。
藤影:藤蔓的影子。
风摇:风吹动。
拂槛垂:轻拂栏杆。
野径:乡间小路。
犬伴:带着狗。
人间:人间烟火。
归晚:傍晚归来。
樵随:带着柴火。
看云:欣赏云彩。
客倚:游客靠着。
啼猿树:挂着猿猴哀鸣的树。
洗钵:洗涤碗钵。
失鹤池:失去仙鹤的池塘。
无心恋:没有心思留恋。
清境:清幽之地。
书剑:书本和剑,象征学识和武艺。
许明时:准备为光明的时代效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投入。诗中“晓峰如画碧参差”一句,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清晨山峰的轮廓,透露出诗人对高远之境的向往。“藤影风摇拂槛垂”则是对景物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性,更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趣。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两句,诗人以自我为中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将犬作伴,带着斧头回家,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也反映出诗人渴望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状态。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一段,则描绘了一位云游四海的客人和一位在深山中修行的僧人的景象。诗中的意境悠长,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最后,“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白。他不愿被世间纷扰所困,宁愿选择一份清净的生活,并且已经有了这样的决心。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田园生活、超脱尘世追求的一种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

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

惭君锦绣段,赠我慰相思。

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