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杭友寄声,以词答意

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

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

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

梦吹旧笛,如此山川。

平生几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

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

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似、畦分抱瓮泉。

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风光图。"秋水涓涓"四字开篇,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接下来的"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同时也隐含着诗人独自徘徊于秋水之畔,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或旧事的思念。

"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显示出诗人对于某个特定地点的特别情感,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的个人情怀。"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上画面,花间藏鸳鸯,柳下隐湖舟,给人以一种恬静闲适的感觉。

接下去的"路绵绵。梦吹旧笛,如此山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无尽的喜悦和向往,他仿佛置身于梦中,用旧时的笛子吹奏着山川之歌,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感。

"平生几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他似乎在问自己平生中有多少次的踏足山川,有多少次的放声歌唱,但这些都已成为过去,现在只愿意随遇而安,让自己的心灵自由飞翔于风烟之中。

"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十年孤剑万里, 又何似、畦分抱瓮泉"这一段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诗人站在陡峭的山壁前,对着远方发出长啸,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呼唤,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抒发。"十年孤剑万里"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他的精神就像那孤剑,历经风霜,却依然屹立不倒。

最后的"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脱和享受。诗人在山中寻得美酒,不禁沉醉其中,将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时间也似乎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这首诗通过对秋水、花影、柳阴等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旧事的深情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是一首充满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菊日寓义兴,与王觉轩会饮,酒中书送白廷玉

楚竹闲挑。千日酒、乐意稍稍渔樵。

那回轻散,飞梦便觉迢遥。

似隔芙蓉无路到,如何共此可怜宵。旧愁消。

故人念我,来问寂寥。

登临试开笑口,看垂垂短发,破帽休飘。

款语微吟,清气顿扫花妖。

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烟波第几桥。

怀人处,任满身风露,踏月吹箫。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其三)咏鸳鸯菊

老圃堪嗟。深夜雨、紫英犹傲霜华。

暖宿篱根,飞去想怯寒沙。

采摘浮杯如戏水,晚香淡似夜来些。背风斜。

翠苔径里,描绣人夸。

白头共开笑口,看试妆满插,云髻双丫。

蝶也休愁,不是旧日疏葩。

连枝愿为比翼,问因甚寒城独自花。

悠然意,对九江山色,还醉陶家。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千岩竞秀澄江之山,崒嵂清丽,奔驶.相触,自北而东,由东而南,笑人应接不暇,其秀气之所钟欤

屋上青山。青未了、凌虚试一凭栏。

乱峰叠嶂,无限古色苍寒。

正喜云闲云又去,片云未识我心闲。对林峦。

底须谢屐,何用跻攀。

三十六梯眺远,任半空笑语,飞落人间。

赋笔吟笺,尘事竟不相关。

朝来自然气爽,更好是秋屏宜晚看。

蓬壶里,有天开图画,休唤边鸾。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为野舟赋

带雨春潮。人不渡、沙外晓色迢遥。

自横深静,谁见隔柳停桡。

知我知鱼未是乐,转篷闲趁白鸥招。任风飘。

夜来酒醒,何处江皋。

泛宅浮家更好,度菰蒲影里,濯足吹箫。

坐阅千帆,空竞万里波涛。

他年五湖访隐,第一是吴淞第四桥。

玄真子、共游烟水,人月俱高。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