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吴江

客路渺无际,崎岖何日平。

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

水宿先归港,朝行暗计程。

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吴江时所见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充满了旅途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客路渺无际,崎岖何日平”,开篇即点明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前方道路的迷茫与不安。这里的“渺无际”和“崎岖”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艰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颔联“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景象。烟雾缭绕,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废弃的城市上,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旅途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水宿先归港,朝行暗计程”,转而描述了诗人对行程的安排与思考。夜晚在水上停留,清晨出发,暗中计算着路程,体现了旅行中的实际需求与对时间的珍惜。这一联既表现了旅途的忙碌与紧迫,也透露出诗人对未知旅程的谨慎与规划。

尾联“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最后两句则以长桥的出现预示着接近目的地,同时远处传来的笳鼓声,既增添了旅途的气氛,也暗示了即将到达的喜悦与期待。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以及面对旅途艰辛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119)

善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字:无住
  • 号:云屋

相关古诗词

宝带桥

运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

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

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期石室不至

风水不可期,知君定来否?

何处唱歌声,月明大溪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送晖东阳往江西省佛智师

故家西江上,游子未成归。

而我岂不怀,所惭志多违。

十五知好道,从师别庭闱。

朅来苕上寺,遭时蹈危机。

秋风走淮甸,晏岁东海涯。

交情无厚亲,面诺心已非。

感子始终意,见我无瑕疵。

爱恶有妍丑,人孰不自知。

目睹凌云质,自足为我规。

况同早入室,甚知多令仪。

前年党祸作,众溃如星驰。

老师卧一室,四海浮云悲。

我时阙服役,赖子能扶持。

子去我始至,曾不慰渴饥。

遂令八十翁,落日乡土思。

别来鞠再华,田圃霜露滋。

穷檐白日晚,苦心徒尔疲。

感激子遂行,信有天下奇。

草堂白头亲,有弟供甘肥。

敢忘师道尊,恩义无或亏。

意气重然诺,为道况孜孜。

神机不停伫,天马脱絷羁。

能不念离索,潦倒成荒嬉。

尺书岂无邮,问谒多愧辞。

我有心与目,孰不为鸢鸱。

母老家亦殚,弟妹贫贱离。

长绝伯父恩,骨朽葬无资。

天诛不可逭,何用涕交颐。

因子感我私,听歌行步迟。

誓言如白水,我归岂无期。

形式: 古风

梁楷田乐图

作劳田中归,酒味薄可漉。

人生一醉饱,良不负吾腹。

牵携影参差,歌吹非有曲。

流风一胥靡,此乐不可复。

吾人孰非古,亦有心与目。

封伦恨不留,重睹贞观俗。

昔在唐虞世,苗民有不服。

地硗知良农,畜瘠求善牧。

愿持画史心,献君比和玉。

朝来愧斯图,恻怆意未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