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赴满城

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官职使我本府显赫,得以衣锦还乡享受田园生活。
如今我成为自家田地的主人,遇见老人也不再以官衔相称。
老朋友在寺中僧人应还认得我,新离别处桥边树木已长成。
公务清闲时诗歌更佳,我将带着诗篇随心漫步上山。

注释

官:官职。
为:成为。
本府:家乡。
当身荣:显赫荣耀。
因:因为。
得:能够。
还乡:返回故乡。
任:担任。
野情:田园生活。
自废:自己废弃(指官职)。
田园:田地。
今作主:现在成为主人。
每逢:每当遇到。
耆老:年长的人。
不呼名:不再称呼官衔。
旧游:旧日游玩。
寺里僧:寺庙里的僧人。
应识:应该认识。
新别:新近分别。
桥边树:桥旁的树木。
已成:已经长大。
公事况:公务况且。
况闲:清闲时。
诗更好:诗歌更适宜。
将随:将要伴随。
相逐:跟随。
上山行:登山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因职务调动而返回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属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如“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表现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变迁,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脱态度。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工作不忙的情况下,能够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并且愿意追随朋友一起去探索自然之美。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精神寄托和艺术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内涵深厚,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个人理想。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杨州判官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远使

扬旌过陇头,陇水向西流。

塞路依山远,戍城逢笛秋。

寒沙阴漫漫,疲马去悠悠。

为问征行将,谁封定远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远客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

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

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邵州林使君

词客南行宠命新,潇湘郡入曲江津。

山幽自足探微处,俗朴应无争竞人。

郭外相连排殿阁,市中多半用金银。

知君不作家私计,迁日还同到日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