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岭

赤山岭罅阔百尺,人言老龙破山出。

天生异物出有时,不知何年留此迹。

想龙久蛰当飞腾,怒迸脩鳞血淋沥。

至今顽石尚嵌岩,朝暾光映半山赤。

龙去川原秋雨足,龙归洞穴寒云湿。

我家山下龙为友,欲挽银河清八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赤山岭上老龙破山而出的神奇景象,以及其后留下的痕迹与影响。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开篇“赤山岭罅阔百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赤山岭的壮观景象,裂缝宽阔,预示着某种不寻常的力量即将释放。接着,“人言老龙破山出”点明了事件的核心——老龙从山中破土而出,这一幕充满了神话色彩,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天生异物出有时,不知何年留此迹。”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奇迹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大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接下来,“想龙久蛰当飞腾,怒迸脩鳞血淋沥。”描述了老龙从沉睡中苏醒,奋力冲破束缚,鳞片闪烁,鲜血淋漓的震撼场景,展现了生命的强大与力量。

“至今顽石尚嵌岩,朝暾光映半山赤。”这两句描绘了老龙离去后留下的痕迹,即使时间流逝,那些被其力量所触及的岩石依然嵌入山体之中,朝阳的光辉映照在半山腰,呈现出一片赤红,象征着老龙曾经的辉煌与影响力。

“龙去川原秋雨足,龙归洞穴寒云湿。”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龙离开后的自然环境变化,秋雨充沛,云雾缭绕,仿佛是老龙离去时留下的痕迹。最后,“我家山下龙为友,欲挽银河清八极。”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净化世界、带来和平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神奇而壮丽的一面,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量、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粤王墓

何年遗此粤王墓,陈迹留传自先故。

累累三冢压荒山,古木寒烟暗行路。

忆昔祖父伯姑苏,北连齐楚陵强都。

自从鸱夷载西子,子孙运尽偿前逋。

三军散后东西走,穷无寄迹埋丘首。

安全发掘不可知,故号至今喧众口。

丘山华屋何足言,死名死利分污尊。

英雄自古无葬处,谁与遗臭留乾坤。

形式: 古风

李伯时明皇按乐图

开元天子方承平,年年十月游华清。

游龙烂簇五家锦,玉奴姊妹俱倾城。

太常旧谱看不足,斗鸡舞马浑粗俗。

霓裳一阕天上来,三郎自按新翻曲。

贺老琵琶先定场,都昙击鼓齐高张。

绣帽金童小垂手,堂上合奏甘伊凉。

胡儿大眼何曾见,来簉膝前双舞旋。

天颜有喜分塞酥,宫花衔出昭阳殿。

龙眠老手落贵家,忽入老眼凭叹嗟。

尚嫌却后欠二笔,不写渔阳鸣鼓挝。

人生欢乐如风影,自古极衰根极盛。

后来倘有曲江公,此图合作千秋镜。

形式: 古风

明妃曲

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

形式: 古风

太湖石狮子笔架

忆昔金仙去后遗双狻,化作双玉南海边。

洞庭山鬼逐不得,夜吼云根今几年。

先生曾作橘洲客,屡撼梧桐怖龙伯。

携归深山动光彩,黑貙缩爪罴藏迹。

烂烂眼有百步威,安眠不动镇书帷。

自惭四座无长物,烦护老颖书中□。

醉墨淋漓日千幅,毫端犹带湖光绿。

怜渠骏猛助奇怪,他日相从校天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