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即事

我爱荆溪拟卜居,万家人物在蓬壶。

湖光潋滟新磨镜,山色葱茏罨画图。

顾渚茶甘风袂爽,石亭梅老月轮孤。

功名已矣君休问,一舸从教寄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我热爱荆溪,打算在这里安家,仿佛进入仙境般的蓬壶。
湖水波光粼粼,像新磨的镜子般明亮,山色青翠,如画卷般美丽。
顾渚的茶香让人心情舒畅,石亭的梅花虽老,但月光下显得孤独而雅致。
功名之事就让它过去吧,你无需再询问,让我乘一叶小舟,随心所欲地漂泊在五大湖之间。

注释

荆溪:地名,指荆溪河。
蓬壶:神话中的仙人住所,比喻仙境。
潋滟:形容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罨画图:形容山水风景如画。
顾渚茶:古代名茶产地,产于浙江长兴。
风袂:微风吹拂衣袖,代指清风。
石亭梅:石亭边的老梅树。
五湖:泛指江河湖泊,这里借指江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荆溪即事》,他以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荆溪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我爱荆溪拟卜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荆溪的热爱和选择在此地安居的愿望。接下来的两句“湖光潋滟新磨镜,山色葱茏罨画图”,通过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荆溪周边湖水如镜、山色翠绿的美景,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

“顾渚茶甘风袂爽”一句,借品茗之乐,进一步渲染了荆溪的宜人环境,仿佛连风都带着茶香,令人心情舒畅。“石亭梅老月轮孤”,则通过描绘石亭边的老梅与孤独的月亮相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意境。

最后两句“功名已矣君休问,一舸从教寄五湖”,诗人表明自己已经看淡功名,决定在荆溪过上隐逸的生活,任凭小船漂泊在湖面,寓意着与世无争的自由自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二)

中年仍再别,归意苦难留。

风雨伤心夜,江山满目秋。

西堂诗入梦,东阁酒添愁。

他日荆溪上,无违具一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一)

离别一何久,漂流不记年。

昔君犹壮岁,今我亦华鬋。

隔阔疑如梦,从容喜欲颠。

弟兄能有几,及此对床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介卿之官金台(其二)

渊明去彭泽,斯立佐蓝田。

家近真良便,官閒任左迁。

相望虽百里,此别又三年。

拟办登山屐,从君访洞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介卿之官金台(其一)

四海皆兄弟,情亲能几人。

相看青眼旧,总作白头新。

直道何妨拙,微官祇为贫。

老来仍惜别,把酒话酸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