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

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纪德的名声显赫,初次鸣叫必定三次。
在远方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即使不合常规也不觉羞愧。
询问世俗之人的情感,你们这些厨师足够胜任。
气息交汇于亭台之间,巫峡中的漏壶指示着南方。

注释

纪德:指代纪德,可能是某人的名字或称号。
名标:名声显著。
初鸣:第一次发出声音。
必三:必定是三次。
殊方:不同的地方。
失次:不合常规。
晓:早晨。
问俗:询问普通人。
人情:人们的情感。
充庖:满足厨房的需求。
尔辈:你们这些人。
气交:气息交流。
亭育:亭台之间。
巫峡:长江上的一个著名峡谷。
漏司南:古代计时器漏壶,用来指示方向,这里指代南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早晨景象。开篇“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表达了鸡鸣报晓的场景,其中“纪德”指的是鸡,“名标五”可能是指鸡在清晨五更时分鸣叫,而“初鸣度必三”则说明鸡会连续叫三次来宣告一天的开始。这两句通过对鸡叫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小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接下来的“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表现了不同地方的鸡鸣声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早晨,如果鸡叫得不按时,也不会感到羞愧。这两句通过对比不同的鸡鸣声和对时间的把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差异的感知。

“问俗人情似”转向了探讨人们的情感,“充庖尔辈堪”则是在说人们对于家畜如鸡的感情,是满载在心头且深厚的。这里通过“俗人”一词,表达了一种普遍性和共鸣。

最后两句“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描绘了早晨清新的空气和地理环境。“气交”指的是天地间的空气交流,“亭育际”则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地名或景观;“巫峡”是著名的山峡,位于长江中游,而“漏司南”则是在描述水流的方向。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幅清新而又带有地域特色的画面。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早晨景象的细腻描绘,还透露出对于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

平居丧乱后,不到洛阳岑。

为历云山问,无辞荆棘深。

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

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

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