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劈碎琅玕意有馀"一句,以动作开篇,表现了僧人们为了引水入寺所做的努力。"琅玕"通常指的是石头,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山间的岩石,"劈碎"则表明了僧人在自然中创造生活条件的艰辛。
"细泉高引入香厨"一句,继续描绘水的引入过程。"细泉"形容水流细小而清澈,"高引"则显示了寺院位置较高,需要将水引至较高处。"香厨"指的是寺庙中的饭堂,这里的"香"可能暗示着饭菜的美味,也隐含僧人们过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则转向了哲理和意境的探讨。"山僧"指的是住在深山中的和尚,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表达过寺院水源的根源,这里的"未肯言"传递了一种神秘感。"莫是银河漏泄无"则是一种比喻,"银河"通常指的是夜空中的 Milky Way(银河系),这里用来形容泉水之多和自然的赋予,这也暗示着寺院的水源可能是自然而然,不需过多人工干预。
整首诗通过山中引水、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彊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垂松。
白云逸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