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易自三归吴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其二)

客去云俱散,山空月正圆。

不参藤树句,自透竹庵禅。

骨法凌烟像,家声鼓瑟篇。

直须陪叔季,急佐中兴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客人离去,云彩也散开,山间空旷,月色正圆满。
我不参与谈论藤树的诗句,自然领悟到竹庵中的禅意。
骨骼清奇的形象如同凌驾于烟霞之上,家族声誉体现在鼓瑟的诗篇中。
我应当陪伴叔伯兄弟,急于辅佐国家复兴的岁月。

注释

客:离开的客人。
去:离去。
云:云彩。
俱:都。
散:散开。
不参:不参与。
藤树句:关于藤树的诗句。
自透:自然领悟。
竹庵禅:竹庵中的禅意。
骨法:骨骼形态。
凌烟像:如烟霞般高洁的形象。
家声:家族声誉。
鼓瑟篇:鼓瑟的诗篇。
直须:应当。
陪:陪伴。
叔季:叔伯兄弟。
急佐:急于辅助。
中兴年:国家复兴的时期。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客人离去后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世界的诗句。"客去云俱散,山空月正圆"表达了客人一旦离开,周围环境似乎也随之发生变化,云散去,山中只剩下明亮的月光,这种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孤寂而静谧。

"不参藤树句,自透竹庵禅"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竹林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不需要参与世俗的纷争,他的心灵就像竹林中的清风那样自然纯净,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骨法凌烟像,家声鼓瑟篇"两句则是对诗人自身修养和文学成就的肯定。"骨法"比喻为人的品格和气质,如同高洁不染;"凌烟"形容超脱尘世之上的高雅;"家声"指的是家族的名望,而"鼓瑟篇"则是说诗人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

最后两句"直须陪叔季,急佐中兴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迫切感。他希望能够像古代忠臣叔季那样,为国尽忠,即使是个人也要急切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期国家能早日中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的历史担当。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叔易自三归吴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其一)

惜别梅花雨,来归荔子秋。

江帆成昨梦,云峤忽重游。

共喜身长健,宁论客久愁。

殷勤老居士,更为宝峰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杨聪父闻雨书怀

坎壈如公莫怨天,谪居端是坐无毡。

时来要自有归路,客散不妨频醉眠。

云气久能浮蜃屋,雨声殊未透龟田。

回思风雪围炉夜,何处联裘拥木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夜宿宗公丈室求诗甚勤为赋五字

林表登层阁,秋声隐暮钟。

鸦归苦竹寺,雨闇乱云峰。

屡乞留新句,重来访旧踪。

松门罕车马,似喜老夫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奉同公直圮老过应夫石友斋

王郎胸次郁峥嵘,凿牖开轩不浪名。

疾世政须论石友,绝交今已见方兄。

我曹自笑真同病,吾道谁当为主盟。

但得此心如此老,故人宁复负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