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使广州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家住在湘江源头处,如今你要前往海滨之地。
你的行程恰好穿越中央大道,我为你送行,这份情感格外深厚。
我的心意如同书信般随你远去,而身体却仍困于世俗的束缚之中。
借着这次离别之机,向你表达感谢之情,我们的情谊源于道义而非名利。

注释

家:居住的地方。
在湘源住:位于湘江的发源地。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今:现在。
海峤行:前往海边或海滨之地,海峤指近海的山岭,这里泛指海滨地区。
经过:途经,路过。
正中道:中央大道,这里可能指地理位置上的主干道,也可能象征着正道、大道。
相送:为对方送行。
倍为情:情感更加深厚,倍增惜别之情。
心逐书邮去:心意如同书信一般随着邮递员(古代的书邮)远去。
形随世网婴:身体却被世俗的种种牵绊所束缚,犹如被网罗缠绕。
因声谢远别:借着此次离别的机会,表达感谢之意。
缘义不缘名:我们的情谊基于道义而非追求名利,强调友情的纯粹与高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送使广州》。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情谊和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开篇两句,简洁明了地描绘出诗人居住的地点——湘源,以及朋友即将踏上的远行路程至广州一带,即“海峤”。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分别和别离的情景。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朋友出发时,选择走最直接的道路进行相送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情感。在这里,“相送”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友情的一种肯定和加深。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切寄托。他希望自己的心意能够通过信件传递给远方的朋友,而身体虽然被世俗羁绊,但精神上却与朋友相连。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声音表达对朋友远行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了这种情谊是基于深厚的情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虚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送宛句赵少府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

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地将幽兴惬,人与旧游疏。

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

蜀严化已久,沈冥空所思。

尝闻卖卜处,犹忆下帘时。

驱传应经此,怀贤倘问之。

归来说往事,历历偶心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

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

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

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