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

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

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相同的颜色,无边无际的江面澄清了原野的气息。
岸边的树木在微弱的光线下依稀可见,渚前的云朵呈现出凌乱的形态。
我们缓缓举起船桨,船只的形状逐渐转动;登上船头,离别的思绪渐渐涌现。
从这一刻起,我们将驶向渺茫的远方,心中虽有对离群的惋惜,但也只能独自前行。

注释

江水:长江之水。
天:天空。
连色:相连成同一颜色。
无涯:无边无际。
净:澄清,净化。
野氛:原野上的气氛,气息。
微明:微弱的光线,微亮。
岸傍树:靠近江岸的树木。
凌乱:杂乱无章,不整齐。
渚前云:沙洲或小岛前面的云朵。
举棹:举起船桨。
形徐转:船只的形状缓缓转动。
登舻:登上船头。
意渐分:离别的思绪逐渐显现,心情渐渐变得复杂。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广阔无垠。
从此去:从这里出发,从此处离去。
空复:徒然地,空自。
惜:惋惜,舍不得。
离群:离开同伴,离开集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景图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江水天连色",以宏阔的视角展现了江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无边界的感觉。次句"无涯净野氛"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纯洁,无垠(涯)意指没有边际,氛气在这里形容的是那份清新淡雅的野趣。

"微明岸傍树"和"凌乱渚前云"两句,从细腻的角度捕捉了岸边树木和水面云雾之间的微妙关系。微明可能指的是晨曦初照或者是夕阳西下时分,给人一种柔和的光线感受;而凌乱的渚前云,则是在形容那浮动不定的云彩,它们似乎随着水波在轻轻地起伏。

"举棹形徐转"一句,描绘了船桨划水的情景,给人一种平和缓慢的节奏感。"登舻意渐分"则透露出诗人登上小舟,心中渐渐生出离别之情。

最后两句"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表达了诗人的离愁。渺茫指的是广阔无垠的江水,也喻示着人与人之间难以衡量的情感距离。空复惜离群,则是说尽管再次回忆起这份离别之情,但终究无法留住那些美好的集体记忆。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

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旅宿淮阳亭口号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通化门外送别

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

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

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

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剪綵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

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

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