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三)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夏日的居所隐藏在何处,山野农田间有卧牛悠闲。
盘根错节的大树沿着伊水蜿蜒,回望时仿佛背负着嵩山的秀美丘陵。
家族中忠孝的传统完备,荣耀与礼仪的等级崇高。
龙凤图案在皇家的笔墨下翩翩起舞,永恒的光辉照耀着松柏坟墓。

注释

夏屋:夏日的居所。
封:隐藏。
山田:山野农田。
卧牛:悠闲的牛。
蟠根:盘根错节。
伊水:河流名。
回首:回头。
负:背负。
嵩丘:嵩山。
忠孝:忠诚和孝道。
家风:家族传统。
哀荣:荣耀与哀荣。
礼秩:礼仪等级。
龙鸾:龙凤图案。
宸翰:皇家的笔墨。
松楸:松柏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文太师挽歌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赞扬。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安逸的乡村画面,"夏屋"指的是避暑的地方,可能是某个隐秘的所在,而"山田有卧牛"则描绘出一幅田园牧牛的和谐景象。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这两句诗中,“蟠根”指的是树木盘曲的根系,“伊水”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地名,而"回首负嵩丘"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丘景色的眷恋和向往。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美德的推崇和尊重,"忠孝"是传统儒家文化中极为看重的人伦道德,而"哀荣"则可能指的是对先人的怀念和荣耀。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楸。” 最后两句诗,则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龙鸾”象征着高贵和非凡,而"宸翰"则是帝王的书信或诏令,"万古照松楸"则表达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好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家族美德的赞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二)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馀庆在,公鼎格平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一)

汾晋地形美,古今多钜贤。

况承勋烈后,宜有庆灵传。

著位登朝古,声华出众先。

起家从此始,圭组遂蝉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田横墓

昔时南面并称孤,今日还为绛灌徒。

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

一朝从殉倾群客,千古生风激懦夫。

直使强颜臣汉帝,韩彭未必免同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月下小饮

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

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馀欢。

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