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都护徵兵日,将军破虏时。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驻守在遥远的边塞,辅佐着贰师将军的孤军营帐。
穿着冰冷铁衣在山月照耀下,听着战鼓在寒风中悲鸣。
每当都护征召士兵的日子,就是将军攻破敌虏的时刻。
挥舞马鞭踏上玉门关的道路,回头眺望那飘扬的旌旗。

注释

绝塞:极远的边疆。
光禄:古代官职,这里指边塞地区。
孤营:单独的营地。
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时期名将。
铁衣:战士的铠甲。
山月:高悬的山间明月。
金鼓:战鼓,象征战争。
朔风:北方的寒风。
都护:边疆地区的高级将领。
徵兵:征召士兵。
破虏:打败敌人。
玉关:玉门关,古代边关。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地区执行任务的情景。开篇“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两句,通过对荒凉边塞和孤独营寨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与军队的艰苦生活。

接下来的“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萧瑟气氛。铁制的盔甲在寒冷的山月之下显得更加冰冷,而金色的战鼓在北风中敲出哀伤的音符。

“都护徵兵日,将军破虏时”两句,表达了将军在边疆执行任务,领导着士兵们抗击敌人的决心和行动。这里的“都护”是指高级军事长官,而“破虏”则是对战斗胜利的期望。

最后,“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两句,通过将军挥鞭行进于美丽的玉门关道路,以及他回头凝视那些飘扬在战场上的军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将士们的赞颂和怀念。这里,“玉关道”可能是指玉门关,而“旌旗”则是指装饰着军功的旗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军队生活以及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边疆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1)

李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十一首(其二)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咏史十一首(其三)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

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

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史十一首(其四)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

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

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

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

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

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