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山村舍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馀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翁,在灯下多次叹息。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哭泣而不说话。
过了很久,他说自己老了,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
他在河川原野种植了粟米,庆幸它们都长得繁茂。
他高兴地听说庄稼即将成熟,近来却又失去了希望。
有一种像蚕一样的大虫子,日夜啃食他的谷穗。
乌鸦也被吸引而来,谷穗都被啄光,散落在地上。
尽管努力驱赶,力量却无法触及,剩下的谷物寥寥无几。
这些粮食原本不足以养家糊口,还要如何交纳赋税。
他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到筋疲力尽,收获微薄。
又遭受这样的灾害,不明白老天爷的意图。
他活在这个世上还能多几年,恐怕会饿死。
听到这一切,我不敢再追问,只为自己有俸禄而感到惭愧。
他把灯移到空墙上,整夜都无法入睡。

注释

八十:指年龄超过八十。
雪眉翁:形容白发老翁。
歔欷:叹息,哀伤。
尔:你。
抆泪:擦眼泪。
老矣:老了。
种粟:种植粟米。
茂遂:茂盛。
登熟:谷物成熟。
失所冀:失去期望。
大如蚕:像蚕一样大。
啮:咬。
群鸦:一群乌鸦。
王税:官府的赋税。
瘠土:贫瘠的土地。
饥馑:饥荒。
不敢诘:不敢追问。
禄位:俸禄和地位。
空壁:空墙。
不寐:无法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者在冬天里对着灯光,回忆往事而流泪的场景。诗人通过老者的自述,展现了他种田养家却遭遇自然灾害和官府征税之苦,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与对上天不解之感。

语言简朴而富有情感,场景描写生动,反映出当时农民的艰辛生活和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同情。通过老者的口述,诗人传达了时代的悲凉和个人的无力感,亦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宿田家

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

今夜宿何处,孤烟生远村。

寥寥岩狖响,扰扰林鸦喧。

危坐欲终夕,此意将谁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宿李同年荫碧亭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宿超果山寺

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陀。

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

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

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

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

是夕乃宿此,东山吐圆波。

夜久不能寐,禽虫伴幽哦。

达旦鸣落叶,固非俗士歌。

岩猿与溪鸟,应笑频经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友人

惟秦抵于蜀,间可历万巇。

遥怀向英义,潜想一夕驰。

乏人探道奥,求合常苦奇。

见谓可招纳,欲与相埙篪。

夫何屡乖绝,出处各一涯。

秋风动孤况,西首劳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